藝術家畫恐龍畫成科學家

文/本報綜合報導 |2020.06.21
2110觀看次
字級
熱河生物群。 圖/取自網路
趙闖【從藝術到科學】 圖/取自網路
哈密翼龍復原圖登上《現代生物學》雜誌封面。 圖/取自網路
恐龍郵票小全張。圖╱取自網路
汪筱林(左)與趙闖(右)。圖/取自網路
熱河生物群。 圖/取自網路

文/本報綜合報導

1985年出生的趙闖,中國大陸遼寧建昌人,畢業於東北大學。中學時代開始對古生物化石進行科學復原,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國科學院等長期合作。已出版《恐龍專家》等科普書籍數十冊。他21歲時作品登上《自然》封面,研究恐龍的科學家只認可他。

畫恐龍復原圖的藝術家

趙闖的職業是古生物化石生命重建,用他自己最接地氣的話說就是「畫恐龍的」。英國的《自然》、美國的《科學》等著名專業期刊,都刊載過他的恐龍復原圖,他以自己畫作建構的恐龍模型,更是各大博物館展覽的寵兒。

趙闖的工作場所別有洞天,是個1萬多平方公尺的廠房,左邊是15公尺高的建模工廠,有許多按原比例復原的恐龍模型。在裡面養的動物充分體現生物多樣性,有貓、狗、兔子、蜥蜴、變色龍、小白鼠、螃蟹、蛇……等,趙闖說,「恐龍是爬行動物,所以我養牠們的同類,觀察牠們也能夠了解恐龍的一些習性。」

數億年前的恐龍化石與今人共處一室,在人類手上把玩,讓人有一種強烈的時空交錯感。這些龐然大物按1:1的比例製作,高的近10公尺,長的十幾公尺,不僅按大小還原,連細節都做到極致,成品如此考究,製作過程費盡周章。先由3D印表機完成初步建模,再用玻璃樹脂倒模成型,最後噴漆上色。這個過程只是依樣畫葫蘆,不算太難,真正難的是建模前畫出恐龍原型圖,又以配色為最難。

「恐龍的形狀和大小可以通過化石初步判斷,但具體的顏色沒有實物皮膚是很難判斷的。」趙闖說,推斷恐龍的顏色大部分是透過僅有的化石配合當時的環境情況做合理推測,而顏色的取捨,正是趙闖最為得意的絕活。生物學家認為,動物進化一般規律是:肉食動物偏紅色,素食動物偏綠色。

趙闖除了遵循這條規律之外,還透過類比古今生物總結出另一套規律:體形大的動物一般顏色較灰,不會太鮮豔,體形小的動物一般會色彩亮麗;在森林裡的動物一般有細碎的斑點作為保護色,因為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地上時呈現點狀斑紋;體形較長或長頸的恐龍身上一般有較大的花紋,目的是擴大身體輪廓;肉食性恐龍色彩比較多,這也是比照現代動物的一般特性推論的,就像是老虎豹子的色彩斑斕等等。

以興趣玩出科學專業

面對繁複的恐龍名目和它們迥異的細微特徵,趙闖如數家珍,這是興趣使然。

他說,上小學的時候喜歡鯨魚,個頭大嘛,覺得厲害,就去買了本《十萬個為什麼》,翻到最後就看到恐龍,是一張素描的霸王龍。提到與恐龍的相識,趙闖記憶猶新,「8800萬年前,世界上最大最厲害的食肉恐龍。」這是書本寫的原文。

從此,他對恐龍的探索一發不可收,甚至還自己畫了一本恐龍冊子,取名《中國的恐龍》。聽說恐龍有36種,他就到處找恐龍,見一個畫一個,畫到第36個的時候心想,齊了,中國全部的恐龍我這兒都有。後來他才知道不對,應該是36屬恐龍,按照生物分類學,屬比種大,36屬要比36種多很多。

趙闖畫恐龍的興趣延續到大學時期,畫作已經有相當的專業水準,開始在各大恐龍論壇上流傳,更引來著名古生物學家汪筱林教授的注意。2006年,內蒙古寧城發現一枚帶翼膜的哺乳動物化石,汪筱林邀請當時大二的趙闖做復原圖。「那種動物只有小耗子那麼大,叫遠古翔獸,是最早會飛的哺乳動物。」趙闖回憶,牠把飛行哺乳動物的歷史提前將近8000萬年。後來,這幅圖發表在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的封面。

從這次的合作開始,趙闖的人生軌跡改變了,從一名做海報和廣告的設計師搖身一變,成為繪製恐龍等古生物復原圖的科學藝術家。趙闖說,「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兒時的興趣變成職業,趙闖利用自己獨有的經驗辦起科學藝術創作與研究機構,專門做恐龍科普和周邊文創產品,並為古生物化石提供科學復原支援。

畫出恐龍的科學藝術

在一幅完整的恐龍復原圖裡,不僅有恐龍,還有環境背景和同時期的其他動物,比如昆蟲、鳥類、其他恐龍等等。所以,只有掌握恐龍的知識還不夠,要深入瞭解一隻恐龍在同時期的古生物和遠古氣候知識,如果出現非同一時期甚至現生的植物或背景就「穿幫」了。為了掌握這些基本知識,非古生物專業出身的趙闖只能努力學習。

「我買了很多古植物的書,文獻也要看。譬如有文獻說,白堊紀時期某一地區非常熱,所以在畫馳龍的時候,它們頸部的毛就會畫薄一點。最開始畫恐龍時滿地長草,後來才知道恐龍生活的時代根本沒有草。恐龍生活在6500萬年到2億多年前,一樹一木都和今天不同。要畫一片中生代的銀杏葉,不能畫成2瓣,而是4瓣。那時的哺乳動物一般夜行,但恐龍是在白天活動,要畫恐龍捕食,只能選在黃昏。」趙闖說。

恐龍的復活「無中生有」

通過文獻和書籍能解決的只是科學家已經研究出來的知識,但是對於恐龍和那時代的環境來說,人類還有更多的未知。汪筱林說,很多時候需要「將今論古、將古論今」。例如,一種恐龍生活在湖泊環境,現在也有湖泊環境,就可以參考現生湖泊動物與植物的特點,再根據現有文獻進行科學推測。所以趙闖要掌握非常大量的知識,有時候他畫出來的東西我們都沒想到。

有了動物的初始圖形之後,還要確定動物生存的大環境,譬如高山、火山、湖泊、河流,有時候畫好一幅復原圖需要參考二、三十篇文獻。看英文文獻是常有的事,用電腦看文獻還能藉助翻譯軟體,如果是紙本資料,就得要「硬看」。能為趙闖提供最直觀感受的,就是跟隨研究人員去野外考察,聽著專家在現場講解,趙闖就能在腦海中想像出一幅遠古時期的面貌。

一幅恐龍復原圖也是一幅藝術品,恐龍身上的每一片鱗片、每一根腳趾都要經得起考證,畫多了、看多了,趙闖愈來愈專業,如果有標本,他可以直接把標本圖片掃描到電腦中,在「石頭」上開始作畫。

趙闖說,先用電腦軟體先把骨骼構圖,再按照恐龍的解剖特點組合,還可以利用軟體給古生物擺造型,生成三維圖像,再在骨骼基礎上加肌肉,這時輪廓就有了。然後就是皮膚細節,例如有哪些恐龍有毛、哪種有鱗,可以按照牠們族群的樣子和現今的爬行動物做比對推測。

畫家兼古生物學家

趙闖不僅是一名畫家,也是半個古生物學家,不過在他看來,自己並不具備科學家天生的「好底子」,所以沒有想過要專門研究恐龍。在汪筱林看來,趙闖畫恐龍等古生物復原圖所需掌握的知識並不比古生物學家少,在他眼裡,趙闖是一位最會畫畫的古生物學家。

古生物學家的研究領域很專,例如研究翼龍的就只熟知翼龍,對其他動物並不很熟悉,而趙闖掌握的知識面非常廣,各種類群的動物都要知道一些,植物也是。成為一個古生物學家容易,要做一個會畫畫的古生物學家就很難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