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台街洋樓 住著台北城發展軌跡 李祖翔 |2020.06.25 語音朗讀 247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洋樓在現代街景中獨樹一格,被以古蹟形式保存,有重要歷史意義。圖╱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提供 黃俊達(左)帶導覽,介紹高石忠慥來台後的足跡及建設。 圖/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提供 北門距離撫台街洋樓百餘公尺。圖╱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了解歷史可以記取教訓、知古鑑今,認識家鄉更可以助人。」台北撫台街洋樓邁入一百一十歲生日,委辦經營的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正規畫舉辦一系列導覽活動,副祕書長黃俊達分享研究的意外之喜,是解開一個個城市謎團,尤其能幫人「尋根」,他說自從研究了台北城的發展,讓許多人事物都有了連結。一位年邁的七十歲日本長者,造訪台北多次,甚至代表母親參加北一女的活動,就是為了尋回母親的童年記憶。他的母親是「灣生」(日本時期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雖已過世,孩子卻想一睹母親兒時生活的環境,去年找到學會,打探得知母親曾在漢口街一帶經營毛巾店,直到戰敗後返國。「其實他也幫我們補充了更多歷史空缺的一面。」黃俊達說。現代街景 與古蹟前身不搭調另一位來自北京的旅客,自稱到紐約出差,返程卻搭了飛機來台灣,想找爺爺家書中提及任職過的《人民導報》,那是一間創刊於一九四六年元旦的左派刊物,因報導二二八事件遭禁,成立一年多就解散,而報社地址就在現今的台北撫台街洋樓,是洋樓的第三任主人。爺爺雖然只在台灣的時間很短,但終身難忘最青春、熱血筆耕的那一年。洋樓第二任主人則是佐土原商會,一間貿易行,創辦人的孫子也回來洋樓尋根過;第一任主人的身分更特別,是建造者,也是營造商「大倉組」主任高石忠慥,為了「台灣基本建設」到台北,後代雖然知道一部分的歷史,細節卻不清楚,黃俊達感慨:「如果不是研究,台灣與日本的這段歷史會一直空白下去。」去年洋樓辦了一場「歸去來─台北、柳川水城記憶」特展,因為高石忠慥的家鄉柳川與日本詩人北原白秋一樣,因此有了連結,當時北原白秋傳記故事在日本上映,男主角AKIRA就特地造訪洋樓。一個家鄉連結了水城柳川和台北,讓兩地多了一分親切感。公園編號 來自昔日都市計畫知道歷史就像對城市的理解打開新視野,更有家鄉認同感,但研究不容易,為了讓人們深入認識歷史,學會才在洋樓一百一十歲,籌畫出版高石忠慥在一九一一年發表的文章,將他初次造訪台灣的見聞變成繪本,對比現代建築與古蹟的前身,「看了就會恍然大悟,為什麼很多建物與現代街景格格不入了」。台北撫台街洋樓營運長王維潔進一步分享歷史研究的收穫,就是解開一個又一個謎團,如高石忠慥到了基隆,第一印象是無法適應漢人白天點燈的習慣,研究得知,是因為房子低矮,採光不足;大安森林以前叫7號公園,1號公園是現在的圓山公園,與它相對的新公園即二二八紀念公園。為什麼公園有編號?原來是當年日本都市計畫預定的,「可以說了解歷史才對都市再生、城市設計有更多想法」。歷史是生活的一部分,「想知道未來十年的城市長什麼樣子?先看看以前的面貌!」學會每年推出創新活動,有不一樣的導覽路線,能認識北門、西門等台北城範圍的古蹟,認識百年前稀有的第一條斑馬線。洋樓還有創辦人高石組常設展、台北車站展、台北百年記憶,每周六有小型演講、書市集和絹印體驗,疫情期間,更邀文化資產研究員、日籍文史作家在北門開講,有興趣的民眾都能參加。 前一篇文章 重度腦麻生 讓同學放下拳頭變自信 下一篇文章 陽明交大合併 敲定明年2月掛牌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09【詩】覺有情2025.07.0210雲梯2025.07.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