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乾德花光百萬 傳承廟會北管樂

邱榆蕙 |2020.06.02
2413觀看次
字級
楊乾德每天向「新樂園先賢」稟告軒社狀態,並祈求保佑延續北管傳統。圖/記者邱榆蕙
楊乾德(左二)為圓滿前社長遺願,承接社長至今,花費近百萬積蓄,被稱作「北管憨子弟」。圖/記者邱榆蕙

【記者邱榆蕙新北報導】追溯自清代的新北市新莊廟會、戲曲文化,如今巷弄戲班人去樓空。「新樂園」是新莊老街上僅存的北管軒社,社長楊乾德表示,街上其它樂團已名存實亡,他守住前社長生前遺願,硬扛下招牌,讓「新樂園」明年即將邁進百年歷史。

原居住於台北市天母的楊乾德提到,他四、五歲的時候,住附近的北管老師父,經常與他們家來往,讓他從小就種下北管的音符種子,出社會後,經朋友介紹認識「新樂園」前社長陳秀忠,因而重新學習國樂,對方逝世前交代他,要將「新樂園」傳承下去。承接至今也花掉近百萬積蓄,但他毫無怨言,甚至被稱作「北管憨子弟」。

源自清朝 早年農村娛樂

楊乾德提到,清朝時期的新莊擁有港口優勢,開發迅速,是北台灣的商業重鎮,廟會酬神、婚喪喜慶的需求增加,布袋戲、戲班、樂團順勢崛起,當地一度有「北管布袋戲淵藪」的盛名;直到近幾十年,3C產品問世、流行樂曲新興,這些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很快就被人們淡忘。

「『新樂團』由一群民間的知音好友聚集,相互切磋,傳承下來。」楊乾德講述,軒社草創於日治時期大正十年,由幾位老街人士,為了在農曆五月初一新莊大拜拜時,作為當地主要陣頭而發起,初成立以練習南管曲調為主,中間曾轉為布袋戲劇團,直到光復後才逐漸改習北管。

「新樂園」耆老、七十八歲的黃一郎說,他二十歲就加入軒社,北管、南管是當時少有的農村娛樂,家家戶戶那時只要有男丁,就會幫忙鎮上的新莊大拜拜,有人演戲、有人唱歌、有人吹嗩吶……黃一郎雖然雙耳掛助聽器,但是講話中氣十足,回憶過往熱鬧情景,笑得合不攏嘴。

「有名的八大軒社,還在正常運作的,也只剩下二、三間,我們不敢想以後,走一步算一步。」楊乾德指出,「新樂園」曾一度只剩三名老團員苦撐,度過艱難時期,現在勉強湊近二十位團員,由當地里民與住在外地的老團員所組成,成員從八旬老翁到國中生,形成老幹新枝的傳承型態。

老幹新枝 延續宗教文化

「新樂團」最年輕的成員、十四歲的林書維提到,在他幼稚園的時候,父親經常帶他去看廟會,也因此特別喜歡北管樂聲,到處去廟埕看熱鬧,去年在父親友人的介紹下入社,學習打鼓、敲鑼,也會跟著軒社到外縣市出陣頭。

「我們也知道,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北管是老派的東西,沒有西洋音樂那麼流行,對他們來說也很陌生。」楊乾德坦言,平常除了一些北藝大、台藝大的學生會來,很少有像林書維這樣的孩子,打從心底喜歡北管。

所幸楊乾德接任社長後,三年前與新北市文化局簽下無償租賃,讓「新樂園」省下據點房租,不過像是水電費、人員薪資、師資費還有紅白帖等雜支,對於難以開源的「新樂園」來說,負擔頗大,一個月開銷有時候幾萬元,有時候高達十幾萬元。

楊乾德表示,他每天開工前會先向北管始祖「西秦王爺」、「田都元帥」以及「三清道祖」上香祈福,接著向「新樂園先賢」稟告軒社最新狀態,最後保佑子弟延續傳統;他說,雖然目前沒有經費聘請師資,不過幾位北管老師林錦松、蔡明龍等人,偶爾會義務帶領軒社子弟練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