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交流道】 家庭聯絡簿

文/林思妙 |2020.05.15
1112觀看次
字級

文/林思妙

今年過年期間,為了搶救日益狹隘的居住空間,實行了嚴格的「斷捨離」,小孩也在我們的要求下,清出了過往的教科書。但在環境檢查時,我卻發現他留下了家庭聯絡簿。

我說:「丟掉吧!」

兒子卻把它們如傳家寶般收入書櫃,還說:「當時每天都會用心寫一則小日記,它們記錄了這段歲月的點點滴滴,我也因此練就了流暢的文筆。更重要的是,老師給予回饋,媽媽也提筆回應,這些聯絡簿,是老師、媽媽和我最真誠的溝通紀錄。」

想起兒子國中時,每晚臨睡前,我都會撥出點時間看看他的聯絡簿。先看小日記,再看老師的回饋,最後自己也會加上幾句。即使當時已經很累了,但能夠知道小孩的心聲,也能清楚老師的看法,再疲憊都是值得的。而我也能藉此傳達對兒子的關愛,並與老師交換意見,真正參與孩子的生活,而不只是敷衍地在聯絡簿上簽個名。

所以,我算是個聯絡簿達人吧!我認為,若不想讓聯絡簿淪為形式,或因老師的直白文字而不悅,父母的心態最為重要。若能將聯絡簿當成陪伴孩子成長的好工具,而不是用來麻煩家長,也不是老師告狀的本子,這樣,自然能用心地察看、書寫聯絡簿,也較能接受老師的建議。

由於老師的工作很繁雜,常會直接了當地說明孩子在校的行為。雖然少了寒暄的客套話,直白的文字可能讓人有些難受,但若因此和老師產生嫌隙,日後老師為了明哲保身,不再告知實情,那損失的還是自己跟孩子。因此,老師讚賞小孩的話,我們真摯感恩;老師指出小孩缺失,我們也真摯言謝。

如果和老師意見相左時,記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要嚴厲指責,可以先寫一些感謝的溫暖話語,降低老師的防衛心,再心平氣和地講述自己的看法與建議,親師歧見總能協調。

兒子的這幾本聯絡簿,既是日記本又是作文簿,也是親師有效溝通的管道,真是太有用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