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玉樹10年綠滿山頭

文╲記者呂雪莉、李琳海、王浡 |2020.05.09
1739觀看次
字級
昂江多傑在查看樹苗生長情況。 圖╲新華社
在實驗基地,當地群眾在轉運要移栽的樹苗。 圖╲新華社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 圖╲新華社
昂嘎生前的工作照。圖╲新華社
在當代山頂俯瞰新玉樹。圖╲新華社

文╲記者呂雪莉、李琳海、王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發生7.1級強震,震央位於當時的玉樹縣城附近。10年過去,如今的玉樹蛻變成青藏高原上最年輕的城市,擁有玉樹博物館、格薩爾廣場、康巴藝術中心等。而一向認為「樹貴如玉」的玉樹人也努力栽種,綠滿山頭。

玉樹市有一個「三角花園」,筆直的馬路在三棵松樹前分岔。

「這三棵樹可有故事」,市民旦增尼瑪說,原來這裡是一戶人家,好不容易種活了三棵松樹,馬路修到這裡要徵地拆遷,這家人只提了一個要求,就是保留這來之不易的三棵樹。於是,就有了這個「三角花園」。

為了三棵樹,改變了規畫,玉樹這個樹貴如玉的地方做到了。

玉樹州林草局局長昂江多傑是地地道道的玉樹人,在他的印象裡,買樹、種樹是少時最快樂的事。

在藏族人的信仰裡,樹就意味著生命,是希望的象徵。但在那個年代,玉樹交通十分不便,唯一進出玉樹的公路,大部分路段都還是砂石路,從省會到玉樹少說也要整整兩天的路程。

「那時候樹苗稀罕,一根扦插用的小枝條都能換一盆青稞炒麵。在困難的年代,一串瑪瑙項鍊才能換一碗炒麵,樹苗太金貴了。」昂江多傑說。

即便這麼照顧,大多數樹苗還是難以成活。昂江多傑如今想來仍感痛心,高寒缺氧、氣候多變,讓這些綠色生命零落飄搖,「就像是扎曲河裡的一片落葉,一不留神就消失了」。

樹貴如玉煥然新生

雖然「樹貴如玉」,一代代玉樹人不斷努力,定要在玉樹育出樹來!「地震前,我們種的都是從外地買來的楊樹、柏樹,不好活,樹齡也短,往往二三十年就不行了。藏柳不一樣,成活率高,樹齡平均能達到五六百年。」

說起藏柳,平時沉默寡言的玉樹州林業站公保旦增站長就像是換了一個人,滔滔不絕。

公保口中的藏柳屬被子植物,生於海拔四千五百公尺的山區,耐高寒,樹齡長,是高原地區十分理想的綠化植物。

「原來都不知道藏柳這麼好活,還是因為一次意外,我們發現了這個優良的樹種。」公保說,二○一二年,他和同事在各個林業站和林場檢查工作,在途經巴塘鄉相古村時,聽說附近有一棵千年的古樹。作為林草人,他自然對樹十分感興趣。

「看到這棵樹的時候我們都驚呆了,太粗了,而且看起來生命力特別旺盛。」公保說,這棵四人才能剛剛合抱的大樹枝繁葉茂,千年的歲月都沒能磨掉他旺盛的生命力。

一年後,他們砍下的枝椏已經長成小樹,試種成功了!

四月的玉樹,冰雪開始消融。亞吉佳日山下的德卓灘上,一千二百多畝林木泛出點點綠意,五十八歲的公保旦增站在泡著扦插枝條的水池前,指導工人浸泡藏柳幼苗。

如今的玉樹,可以看到藏柳、金絲柳、榆樹、雲杉、圓柏、丁香、珍珠梅等二十多種樹木。就像是扦插進土壤的藏柳枝椏已經長大成林,十年來玉樹人種下的綠色夢想也將結出豐碩果實。

十年,玉樹綠滿山頭,似是一種新生,更是一次涅槃。

斑斕夢想剛剛開始

小樹生根發芽,當年的「地震寶寶」也在茁壯成長。十年前的地震中,一個不到八個月大的嬰童在被掩埋將近四十八小時後救出,臉上、身上多處血痕。救援人員遞給她一塊餅乾,她緊緊地握在手中,烏溜溜的大眼睛裡透著一絲委屈,惹人疼愛。她就是後來被稱為「餅乾寶寶」的藏族女孩才仁永吉。

時光飛逝,伴隨著新玉樹的崛起,才仁永吉一天天地長大,今年十歲的她已經是玉樹市第一完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幾天前,喜歡畫畫的她畫了兩幅畫:一幅叫《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團結》,畫面上一個碩大的紅石榴裡,是身著各民族服飾的人物頭像;另一幅叫《新校園、新家園》,畫的是戴著紅領巾的自己在美麗新玉樹。

在四月十四日那天,才仁永吉和奶奶隨觀禮的人群一起登上了玉樹當代山的觀景台鳥瞰玉樹:初春的家鄉,比自己畫的還要美。

在才仁永吉幼小的心靈裡,埋藏著一個夢:長大要當一個演員,作為那場地震中的「地震寶寶」的代表,「要把家鄉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

生命故事1

父親的歌和愛依然還在

父親清瘦,對孩子們充滿愛,但只要一工作起來,他彷彿著了魔,渾然忘我。父親走了,留下那麼多遺憾,他還有很多沒有寫完的江源之歌。

這是藏族漢子昂桑周記憶中的父親。這些年,一想起父親,他便心如刀割,父親的模樣像瑪尼石刻一樣深深刻在心裡。他的父親名叫昂嘎,因操勞過度,肝癌惡化,搶救無效,生命定格在六十三歲。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青海玉樹發生七點一級強震,震中位於當時的玉樹縣城附近。地震發生後,本在西寧住院治病的昂嘎,聽到故鄉受難時再也坐不住了,不顧親友阻攔和醫生勸告,毅然決然趕回玉樹。

回到玉樹的那一刻,他的心碎了。有那麼多同胞在地震中喪生,家園變成一片廢墟。他六歲的孫女才仁拉毛也埋在廢墟中,孩子被挖出時,光著腳,臉上寫滿驚恐。

藝術創作是昂嘎的生命。他蒐集整理過《格薩爾王傳》七十七卷二百一十冊,策畫、錄製了二十二張音樂專輯,創作了三百多首詩歌、歌曲,其中《大美玉樹》、《玉樹不會忘記》等在藏區廣泛傳唱。

二○一三年十月,玉樹地震災後重建任務全面完成,昂嘎病情加重,然而為了將地震三年後的嶄新玉樹展現給世人,昂嘎主動擔任慶祝大會籌備活動的策畫和指揮。慶典結束後不久,他再也沒有起來……

十年過去,如今玉樹已成為一座青藏高原上最年輕的城市。玉樹博物館、格薩爾廣場、康巴藝術中心等成為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沿著父親走過的路,昂桑周還在為建設美麗新玉樹貢獻力量。

生命故事2

輪椅創客的地震式人生

終於完成一小目標,直播賣手工藝品,以後繼續努力賣出新成績,讓手工走出玉樹。」四月十六日,克雷.朋措旺加在朋友圈裡如此留言。網友紛紛評價他「堅強而勇敢,輪椅上的創客」。三十一歲的他曾經歷過一場「地震」式人生。

他的老家在玉樹州囊謙縣毛莊鄉。受傷前,這個身高超過一百八十公分、陽光帥氣的康巴漢子是當地的一名導遊。每年夏季,家鄉美如畫的草原和獨具神韻的尕丁寺是他最愛的地方。

二○一一年三月,從家鄉去往州府結古鎮的路上,一場車禍導致他的脊髓損傷,再也站不起來了。

「當時我就暈過去了,醒來時只是感覺腿麻,使不上勁,根本沒想到後果這麼嚴重。」克雷·朋措旺加說。兩天後,旺加在四川華西醫院接受了手術,此後便是長達半年的恢復治療。

「二○一○年的玉樹大地震我倖存了下來,沒想到一年後的一場車禍卻改變了我的人生,這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人生的地震。」

見過剛出車禍時父母的無數眼淚,不敢用太多時間去悲傷。旺加說,他深知,如果自己因為殘疾而跌入谷底,父母承受的痛會是他的幾倍。

旺加開始積極自救。在華西醫院康復師的指導下,旺加每天都堅持做康復訓練。漸漸地,下身沒有任何知覺的他學會了自己穿衣,學會了如何從床上轉移到輪椅上,也學會了怎樣處理大小便和應對併發症等。

二○一八年,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旺加在玉樹成立了「玉樹州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希望之家」現有成員六十五名,年齡在十三歲至六十五歲之間,他們中有六成是因玉樹地震導致的脊髓損傷。

旺加不忍心看著那些傷友掙扎,每年七月初,在廣闊美麗的巴塘草原上,旺加都會請來自四川、青海等地的老傷友、心理培訓師等參加康復訓練夏令營。「很多患者需要家人照顧,但我希望把專業護理知識分享給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些改變。」旺加說。

如今,溫馨的環境讓「希望之家」成為傷友們的第二個家,在那裡不僅可以煮咖啡,烘焙西點,還可以製作手工藝品。「希望之家」牆體上部陳列著大家做的藏飾工藝品、瑪尼石刻等,他們也和當地一些合作社合作代銷產品,很多患者在重拾生活信心之餘還有了收入。

眼前的旺加紮著小辮,穿著時尚,嘴角上揚,笑容淡定,戴著一頂酷帥的帽子,眼底閃著自信的光芒。要強的他很少談及自己有什麼痛、有什麼難。閒暇時他喜歡坐在「希望之家」門前的藤椅上,看著這片曾被摧毀而浴火重生的土地,看著這片土地上崛起的美麗新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