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開放式外盒 衛生紙成細菌溫床

陳玲芳 |2020.05.07
1998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來台灣民眾防疫觀念高漲,許多人一到公共場所,就會先到廁所洗手;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警告,公廁馬桶氣旋,恐讓民眾清潔不成,反變沾染病菌的來源。黃軒提出如廁的三大潛在風險與三大安心訣竅,提醒國人避免因為如廁方式不當,導致新冠病毒上身。

根據研究,馬桶沖水時產生的瞬間氣旋,會讓病菌、微生物飛散在空中,形成氣溶膠傳播,存活在空氣中至少一個半小時。黃軒表示,國外媒體日前報導,沖馬桶的氣旋會將糞便、病菌或微生物噴到四點五公尺距離之遠,進而落在衛生紙、門把等周遭物品上。

馬桶沖水氣旋

會是染病來源

研究亦指出,醫療機構的公共廁所,因為沒有馬桶蓋或者是如廁沖水時沒有蓋蓋子,導致馬桶周遭環境受到汙染,讓廁所空間布滿「致瀉病菌」,讓本來想要到廁所淨手的民眾,反而接觸更多病菌。

黃軒強調,新冠病毒前陣子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證實會經過「氣溶膠」傳播,病毒在空氣中可存活長達三小時,病毒在紙類存活更高達二十四小時,大幅提升在公廁沾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過去香港也有報告指出,一棟大樓裡,因為最初發病病人的排泄物通過氣溶膠傳播,從下水道和排氣扇擴散,造成整棟大樓SARS大爆發。

黃軒提示如廁的三大潛在風險,包括「開放式外盒,讓衛生紙成為細菌、微生物溫床」,由於現今公廁的衛生紙,多半是開口朝下的開放式使用盒,沖馬桶時所產生的氣旋會將馬桶內的細菌、微生物等帶到衛生紙上,造成使用者可能使用到被汙染的衛生紙。

「找捲筒衛生紙紙頭,細菌恐先找上門」,很多人都有共同的經驗,就是捲筒式衛生紙會找不到抽取的紙頭,所以需要碰觸整捲衛生紙,慢慢轉個好幾圈才到開頭。黃軒說,這樣的抽取方式,未用紙捲可能已被許多人摸過,而大幅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擦手紙別人抽完換你抽,恐將抽到感染源」,防疫期間,政府一直勸導勤洗手,減少用手觸碰,才能遠離疾病。但洗完手若沒有擦乾,容易受環境細菌沾染,比洗手前還髒。

黃軒提醒,考量多數公廁不提供擦手紙,即便有也是開放式的使用盒,抽取時容易沾染和碰觸到下一張擦手紙,提高受汙染風險。他建議,擦手紙使用盒最好為密封式,較能系統性地防止人為抽取時造成的接觸感染。

掌握三大訣竅

如廁不受威脅

他也提出三大安心訣竅,建議民眾盡量「少使用蹲式馬桶」,因為蹲式馬桶沒有蓋子可以蓋,增加病菌感染風險;另外,使用坐式馬桶沖水時「一定要蓋上蓋子沖水」,慎防病菌飛散到空中及汙染到周遭物品。

他強調,由於公廁是解決民生問題重要場所,一般民眾無法選擇馬桶形式,建議業者應積極改善公廁衛生環境,挑選能夠保護衛生紙和擦手紙免受汙染的「密封式使用盒」,同時避免環境汙染及人為汙染,才可讓民眾安心如廁、不受病毒威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