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啟示錄】(四) 必要,需要,想要

文/符芝瑛 |2020.04.28
1259觀看次
字級

文/符芝瑛

新冠病毒在歐美國家肆虐以來,網路上有一類影片點閱率居高不下,那就是大眾搶購民生物資。影片內容包括:大賣場外排隊人潮繞著街角轉三圈;停車場一位難求;超市內全部貨架空空;手推車裡物品堆積如山,露出一個小孩子的毛毛頭;大媽大姐為了搶衛生紙互揪頭髮;等待結帳動輒兩小時……其實這些畫面我們都不陌生,台灣曾好幾次發生搶購囤積衛生紙(原因不明,應該與疫情無直接因果關係),大陸民眾兩個月前也曾瘋狂搶購米麵乾糧。

說來不怕見笑,我自紐約飛回台北,進入居家檢疫狀態的第一天,著手盤點家裡的日常生活用品,打開每一個櫃子或抽屜,竟然都有意外驚喜(我根本忘了有這些東西):肥皂沒用的一盒,用過的三塊;牙膏沒拆包裝的兩支,剩下一半的四支;洗髮精潤髮乳沐浴乳都有( 不同品牌,不同香味);衛生紙,呵呵,最重要的衛生紙,也有一大袋;其他垃圾袋啊!保鮮膜啊!洗衣精啊!藏了一大堆。用於閉門不出十四天夠不夠,絕對夠!

一面動作,一面啞然失笑,之前我明明隨時都可以出去採購,為什麼買了這麼多東西擺著占空間?而且往往還沒用完(甚至放到過期了),又去買新的回來。

想一想,我真的需要那麼多東西嗎?或者只是心理上缺乏安全感?還是習慣了隨手拿起就有東西可用的便利?只有我如此,還是很多人都這樣?前些天和美國的同學視訊,她說她的一個朋友在家裡發現祖母於經濟大蕭條(1920年代)時期囤積的物資,大部分發霉腐爛了,食品罐頭也早就生鏽了。

不知道有沒有科學家發表過相關研究,這是不是動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一直保留著基因裡的生存本能,遠古人類在漁獵時代就知道晒魚乾晒肉乾;小狗挖洞把骨頭埋起來,連小學課本都曾經有一篇課文,夏天時蟋蟀唱歌遊戲,螞蟻卻辛勞工作,到了冬天,蟋蟀就餓死了。(此時我查了一下谷歌,蟋蟀的壽命本來就只有四到六個月)。

從瓦特發明蒸汽機,西方工業革命揭開了追求效率與產能的序幕,經濟成長率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跟鼓勵消費成正比。兩次世界大戰,幾度經濟危機,暫時踩了煞車,但每次危機過後,刺激物欲的手段更加強大。到了二十一世紀,物資如此豐富,購物手段如此便利,人類已經分不清楚必要,需要,想要之間的區別。

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到恐懼疫情搶購囤積,或許是出於人性自我保護的機制,也或許是出於從眾的恐慌心理,都可以理解,也不必斷其對錯。只希望疫情趕快遠離我們,那些賣力排隊搶購來的東西,可以在承平時期慢慢安心享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