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忠魂不遠,豈忍遺忘

文/符芝瑛 |2024.07.16
935觀看次
字級
忠烈祠中羅列了建國十次起義史料。圖/符芝瑛
忠烈祠衛兵交接,儀容整齊肅穆。圖/符芝瑛
帶領八百壯士血戰日寇的謝晉元。圖/符芝瑛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日軍猛攻,西墻留下槍炮纍纍痕跡。圖/符芝瑛

文/符芝瑛

豔陽日正,一輛輛遊覽車駛進停車場,各國觀光客魚貫下車,神情興奮中帶著緊張,興奮的是即將在台北的忠烈祠親眼看見衛兵交接;緊張的是如何動作靈敏,搶最佳拍照點卡位。引頸期待中,儀隊現身,五個人神情肅穆,抬頭挺胸,動作一絲不苟,任憑汗水浸潤,在制服背後顯現一副抽象畫。

彷彿粉絲追星,交接儀式結束,導遊聲聲催促,遊覽車趕赴下一景區。偌大忠烈祠回復寂靜。雖然疑惑:來這裡不是應該禮敬弔忠魂嗎?但也自我安慰:一個人悠緩地穿越歷史與烈士們交流也滿好。 面對正廳的右手邊為文烈士祠,供奉「開國」、「討袁」、「護法」、「抗日」、「戡亂」等各時期之烈士。少年時歷史課本裡的人物,如陸皓東,林覺民,秋瑾,宋教仁,羅福星,都安魂於此。左手邊則是武烈士祠,牌位更多,幾乎一半是八年抗戰死難的三軍官兵,其中張自忠,謝晉元等都寫下抵抗侵略,壯烈盡忠,可歌可泣的事跡。

裊裊香煙,我以一片真心,向文武烈士們三鞠躬,抬起頭看到一列列鐫刻著名字的牌位,他們曾是血肉之軀,曾是家人朋友的摯愛,但為了國家民族割捨性命,我們現今的幸福生活是用他們的犧牲鋪成的。

在上海我參觀過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了解到一九三七年十月謝晉元將軍(原為團長,追贈中將)帶領八百壯士血戰日寇四晝夜的故事。不曉得還有沒有人記得一首歌:「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其實這首歌原來的歌詞是「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這首〈歌八百壯士〉,由桂濤聲填詞,夏之秋譜曲。為歌頌八百壯士,激勵民心而創作。

海峽兩岸都以八百壯士為題材拍過電影,台灣中影一九七六年的那一部,丁善璽導演,柯俊雄飾演謝晉元,林青霞飾演勇渡蘇州河送國旗的女童軍楊惠敏(這兩位女童軍在上海見過面,楊惠敏本人當時已經八十多歲)。大陸也在二○二二年拍了一部《八佰》。

謝晉元死於叛軍刺殺,年方三十七歲。為了紀念他,上海現在有「晉元里」、「晉元中學」。他遷葬於上海名人公墓,幼子謝繼民每年清明節都率領子孫獻花追思。 撰述這些歷史,心中百感交集,既疼惜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戰火不斷,生靈塗炭,光是忠烈祠裡有名有姓的戰爭犧牲者就從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開始,直到國共戰爭結束(一九四九年),歷時半世紀,還不計入雲南反共救國軍,八二三炮戰(一九五八~一九七九年)等。更想提醒大家,嚴格意義的和平才不過五十多年,這在歷史長卷中是多麼珍貴啊!近年來眼見世界各個角落烽煙四起,人民死傷流離,生活在台灣何其有幸,只願戰爭的魔手永遠不要伸進我們安居寄託的土地。

這不是一篇政論文,我也沒打算臧否時事,妄議天下,然而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故意抹殺,假裝遺忘,只會讓我們再一次陷入戰爭的惡性循環。

忠魂其實並未遠去,我與他們對話,聽到絮絮叮嚀:孩子們啊!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和平歲月,請為我們好好活下去! ♣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