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燈》三十系列 ① 】 重走傳燈之路 文/符芝瑛 |2025.02.10 語音朗讀 3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三十年後重訪法身慧命之家---佛光山西來寺。圖/符芝瑛作者回到三十年前皈依大師的西來寺大殿。圖/符芝瑛一九九五年「《傳燈》百萬徵文比賽」頒獎典禮,大師(中)、作者(左一)應邀出席。圖/資料照片作者再訪三十年前閉門撰寫《傳燈》處—— 圓明寺。圖/符芝瑛 文/符芝瑛 編按《傳燈‧星雲大師傳》一九九五年出版,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第一本授權傳記,今逢出版三十周年,特邀本書作者符芝瑛撰寫「《傳燈》三十」系列文章。首篇記述跟隨星雲大師行腳參學,書裡書外的故事,以及三十年來學習心得體悟。藉由重走《傳燈》之路,再訪影響人生軌跡的數個重要時刻及地點,追憶與星雲大師因緣始末。「啊!為什麼是我呢?」三十年前任職於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大家長高希均教授神來一筆,命我為佛光山星雲大師寫傳,就在我腦中撒下了疑惑的種子──「我又不是佛教徒,對佛教既不了解也沒興趣,為什麼要我去寫呢?」其後我帶著疑問,生吞硬嚼所有能夠抓到的資料,迷迷糊糊,重複著擬定採訪提綱、向大師請教、復習研究、再採訪……的歷程。在大師會客、講學、課徒的空檔,正襟危坐,錄音機一圈圈轉動,手在筆記本上跳舞,極度專注有時竟忘了呼吸。我能聽懂大師的揚州口音,聽不懂的是那些佛教術語,還有宗教世界裡習以為常的邏輯。神奇的是,當腦袋打結,看我歪著頭、皺著眉,大師會換另一種說法來解釋,並且給我一個「沒關係,慢慢來」的笑容撫慰。我也拜訪了許多大師的出家、在家弟子;有往來因緣的朋友、方外之交。從他們口中拼湊立體形象,企圖潛入星雲大師的精神世界。其中有些人是佛光山建議的,有些人是我自己選定的,大師對於我種種旁敲側擊與縱橫印證不以為忤,也從沒問過這些人說了什麼,給他何種評價。比如學生,天天坐在教室裡老師講、大家聽,總覺枯燥無聊,知識也流於片面。於是我又搭上星雲大師行動弘法的列車,不僅「聽其言」,尚且「觀其行」。從小在哥哥堆裡長大,多年從事新聞工作,原本信心滿滿,自認反應伶俐、手腳靈活,跟了幾趟下來方知,僧團紀律嚴明不亞軍旅,大師精力超凡,縱使小他一半年紀也嘆服不如。然而鐵人行程也有溫度。我曾跟隨大師帶著佛學院學生全台參學,大巴士沿途承載著青春理想,流淌著歡快歌聲。晚上大師召集學生席地圍坐,天階月色,繁星眨眼,師生談心分享,定格許多人生命中最難忘的剎那。一九九四年清明前後,我隨碧雲師姑手提壽桃壽麵,經香港轉機南京,與大師在雨花精舍會合,一同為老奶奶祝壽。大師在日記裡記載這一天:「從揚州來的兄弟,從廣西來的姊姊,從上海來的表親多人,擠在母親的床前,三、四十位子孫濟濟一堂。」老奶奶說了一句甚有哲思的話:滿樹桃花一棵根!江南有清明節吃薺菜糯米糰子的傳統,既追思祖先,也象徵家庭團圓。老奶奶家的薺菜糰子出自大師侄兒、上海龍華寺素齋廚師之手,掌心般大小的糰子我吃一個就飽,大師吃了兩個,或許是嘗到了童年滋味吧!我還跟大家一起拜壽,領到老奶奶發的紅包。雨花精舍位於南京雨花台區,老奶奶自江都老家搬遷過來,到一九九五年去美國前一直住在這裡,大師曾寫「靈山諸勝景,雨天曼陀羅」相贈。老奶奶不把此地視為私有,經常要大師派人到南京主持法務。後來這裡成為一處文教弘法的據點,我曾數度造訪,一方院落精巧雅致,大隱隱於市,小沙彌笑臉迎客,老奶奶住在這裡時的石榴樹和枇杷樹依舊欣欣向榮。還有一次跟到香港享受了難得的口福。大師邀請朋友到佛香精舍聚餐,客人就坐,廚房傳來鍋盤聲響,菜卻遲遲不見蹤影。大師告罪起身,走進廚房,三分鐘左右,一盤還保留鍋氣,香噴噴的豆苗油條上桌。客人既驚又喜,迅速「光盤」,底兒朝天。在馬來西亞更見識到大師的超高人氣,機場人頭攢動,拉著紅布條接機。大師頷首致意,穩步上車。當天晚上他嚴肅地說,如果下次再這麼多人接機,他就不來了。接著說明,機場是公共場域,弄出這麼大動靜,會影響其他人。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是佛光山國際弘法的肇始,跟隨大師赴西來寺有兩件事值得一提。其一,採訪到了香港新華社社長許家屯先生。他非常重視這個採訪,特別親筆寫下三頁的書面答復給我。內容包括與大師的「鄉緣」(當我們以帶有故鄉的口音交談後,一見如故。我幼年有三、四年在揚州度過);「客緣」(一九九○年我去國「旅遊休息」,成了大師的客人)以及「佛緣」(我在美國息影期間,大師始終尊重我的意志,不加干涉。在我日常生活、身體方面卻關懷備至。確如大師所說的一樣:「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歡喜,給人信心」,菩薩心腸。)這份手稿我保存了三十年,紙張發黃硬脆,發自肺腑的情誼依然柔軟綿長。其二,我在西來寺皈依三寶。為何橫跨太平洋?為何這個時間點(一九九四年)?恐怕早有蛛絲馬跡而不自覺。我曾信誓旦旦不是佛教徒,更不會成為佛教徒。那天星雲大師主持皈依大典,想必是注意到我了,但並未點破。直到傳記出版,大師淡淡問我,你皈依了?是的,我皈依了!如實問如實答。 三十年後重訪西來寺,抬眼看到「四弘誓願」的頭山門,就知道自己回到了法身慧命之家。穿過大雄寶殿丹墀,初秋陽光耀眼,人影被拉得修長。近鄉情怯地步入當年皈依之殿堂,我頂禮三世諸佛,暗自思忖:當年大師接納一個與佛門毫無淵緣,還有些古怪脾氣的青年記者,因為他有坦蕩的性格——「我星雲這一生沒有什麼事不能攤在陽光下!」讓我折服,三十年一師一道追隨,與其說我替他寫傳,不如說他為度我。成為佛教徒,成為星雲大師的弟子,感謝西來寺!起心動念重走傳燈之路,不能遺漏宜蘭圓明寺。一九九四年大師慷慨提供自己的關房給我閉門寫作。我曾在《佛光山靈異錄》記述進住第一天就遭遇提姆颱風,被觀世音菩薩護佑的故事。暌違三十年,再訪圓明寺,關房已在二○一五年被颱風蘇迪勒毀損荒廢。撥開漫草,穿過咿呀作響的門,斑駁墻上已不見觀世音菩薩聖像,一念升起:如果不是在圓明寺關房,如果沒有觀世音菩薩加持,當年我真能寫出來嗎? 一九九五年《傳燈》出版後,三月慈善義賣精裝典藏版一百五十本,獲善款一百五十萬元,捐贈花蓮及台東十二所國中,將愛與慈悲擴大出去。十二月《傳燈》百萬徵文比賽頒獎典禮中大師致詞:過去有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後因看了《傳燈》而改變印象,不少電話信件回響都讚我很「宗教」。《傳燈》創下出版史上一年銷售三十萬冊的記錄,我也榮登該年金石堂暢銷女作家排行榜。每一本書可能都是一分因緣,這些年我受邀去分享寫作心得,每每聽見有人說:我是因為讀了《傳燈》才認識星雲大師、才來念佛學院、才出家、才到佛光山發心當義工……,都非常感動。世間只有一位星雲大師,有幸寫出《傳燈》,讓許許多多人跟我一樣,讀後心裡都裝進了屬於自己的星雲大師。《傳燈》猶如一艘彼岸之船,載我駛入佛法汪洋,曾先後領職「人間福報」以及上海「大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星雲大師常教誨弟子,「我不是問你會不會,而是問你要不要?」工作中大師給我很多學習機會──學佛法,學待人接物,學看懂自己的心。 「啊!為什麼是我呢?」重走三十年傳燈之路,當我再問自己一次同樣問題,得出截然迥異的答案:我莫非前世今生做了多少好事,修了多少福報,才能夠親近星雲大師,見證且參與佛教發展史上如此關鍵的時刻?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傳燈》之後,能成為星雲大師的弟子,成為弘揚人間佛教的小兵,來世間走此一遭,沒有空過,足矣! 前一篇文章 【詩】後會無盡期 下一篇文章 傳燈 熱門新聞 01【時光重逢】墨寶如畫2025.03.2102【詩】春天該做的事2025.03.2503佛光人送童書 陪奧蘭多病童對抗病魔2025.03.2104英國頂大佛學社 參訪倫敦佛光山2025.03.2205佛青閱讀研討 人間歡喜修行法門2025.03.2106積雪發電 再生能源新革命2025.03.2407【經典人物41】義大利男高音 波伽利與他的音樂家庭2025.03.2208UBA 男籃政大獨強 女籃群雌爭鋒2025.03.2109宜蘭.南澳 夢幻嵐靄與潮音 織就山海原圖騰2025.03.2410新山豪雨成災 新馬寺物資馳援2025.03.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詩】桃花引 ──再致李白【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莫氏樹蛙與好聰明生態水缸【我行遲遲】在天涯 的一方璀璨【詩】春天該做的事走進時間,走進歷史── 敬壽鼎公一百歲【心的風景】你來看此花時 作者其他文章【《傳燈》三十系列 ③ 】 佛光六十,燈燈相續【《傳燈》三十系列 ② 】渡弘法藍海,創時代新局【以史為鑑】忠魂不遠,豈忍遺忘我在泉州溜達溜達徽州的美麗與哀愁【古老習俗】打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