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爬上葡萄牙格拉薩(Forte de Graca)堡頂的露台,我瞭望四周的景象,雖然陽光普照帶來溫煦,然而風蕭蕭地大力扯著衣領,這時候不知是高處不勝寒,或是這裡曾為中世紀的戰場,使我不禁打了個冷顫。圖/翁少非
文/翁少非
這一天,爬上葡萄牙格拉薩(Forte de Graca)堡頂的露台,我瞭望四周的景象,雖然陽光普照帶來溫煦,然而風蕭蕭地大力扯著衣領,這時候不知是高處不勝寒,或是這裡曾為中世紀的戰場,使我不禁打了個冷顫。
埃爾瓦什(Elvas)是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邊境要塞,格拉薩堡是守護埃爾瓦什城的護城堡。為了抵抗外來的侵略,17世紀開始,葡萄牙就在此構築防禦工事,除了城市與堡壘的外牆均以星形設計,讓防禦的射擊沒有死角外,防禦工事縱深範圍達近10平方公里寬廣;又為了抵抗長期被圍城,避免水源的短絀,修建阿莫雷拉水道(Aqueduct da Amoreira)引水入城。由於這些構築是那年代防禦的典範,西元2012年這「帶駐防的邊境城鎮埃爾瓦什及其防禦工事」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條由843座拱門構成、總長8公里多,於1622年完工的宏偉水槽,此刻就在我的眼前,我凝視它矗立在起伏的山丘的身影,耳畔風聲颯颯地肆虐,憶起王昌齡的〈出塞〉詩「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裡金刀血未乾」之句,感覺這邊境古城要塞,彷彿還滯留著戰役的肅殺之氣。
站在風中,我遙思當年指揮官曾站在這兒發號施令作戰,不禁興起「物換星移幾度秋,堡中人物今安在」之嘆。戰爭沒有贏家,國與國、部落與部落互相攻擊廝殺,連水資源都成為戰略的物資,豈是尋常百姓與眾生之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