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格拉納達(Granada)夜幕低垂,我們到赫尼爾河畔的一家酒吧,觀賞佛朗明哥(Flamenco)舞。在這座城市欣賞吉普賽人所表演的,最能領會它的生活底蘊,以及演出者的情感。
圖/翁少非
文/翁少非
這一天,格拉納達(Granada)夜幕低垂,我們到赫尼爾河畔的一家酒吧,觀賞佛朗明哥(Flamenco)舞。在這座城市欣賞吉普賽人所表演的,最能領會它的生活底蘊,以及演出者的情感。
格拉納達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區,離地中海不遠,曾被北非的摩爾人所占領,一四九二年被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擊退收回。之後,要求居民皈依基督教,不願接受洗禮的摩爾人、猶太人、吉普賽人逃往鄉下或山區,在顛沛流離中,逐漸形成了佛朗明哥獨特的藝術。
原本就能歌善舞的吉普賽人,把佛朗明哥的音樂加上舞蹈。演出時,先以拍掌、敲擊、響板等伴奏,吉他絃樂響起節奏,穿蓬鬆褶裙的女郎,隨著節奏跺腳,歌者唱歌表情豐富或淺笑或憂鬱、憤怒,歌聲或高亢或嘶啞、低吟。
在這地窖式的酒吧,圓弧屋頂的洞穴舞台,樂手、歌者、舞者全然投入,激動處就大喊「Olé(好)」聲。這豐厚的節奏、歌聲與舞姿,不禁帶著我駛進吉普賽人的歷史長河,感受他們生存與生活的境遇和處境。想想,為了求生存,不僅是吉普賽人,世界上每個民族的先民,不也都曾遷徙流浪過。
原本,在台灣觀看佛朗明哥的影視節目,只感覺她的浪漫、熱情與華麗,這次在格拉納達親身感受,不只深入體會這種藝術的潛質,也讓自己與這座城市、吉普賽人的情感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