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 會客室 如何導正教育改革的偏差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2020.04.20
2543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這些年來,我國青少年偏差行為或犯罪問題有愈來愈多的趨勢,譬如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與台大高材生的情殺案件,都會令人不禁感嘆:現今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系並擔任系主任的游振鵬教授高度關注這個議題,他覺得,當前部分的中小學教育改革隱含反傳統、反過去的教育(如理念、內容與方法)的迷思,因而形成改革就等於求新求變,求新求變就需要主張反傳統與反過去的教育,卻導致傳統文化或過往教育中優良的層面都被革除。

振鵬老師說:「儘管這樣可加快教育革新的步伐,卻更讓我國的教育發展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點滴工程式』的持續進步,反而有片斷、割裂與失根的疑慮,甚至造成年輕世代或下一代的核心價值失落。」

高等教育同樣不能倖免。大學受市場化與商品化的影響,當就業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時,就產生大學教育變成職業教育的現象。當我們藉由產品來界定自己是誰,從中尋覓自我所達到的形象時,商品化的「自我」變成是個空殼,其中沒有任何意義。若是這樣,大學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又是什麼?

振鵬老師覺得,我國學生會如此缺乏自信與動力,青少年偏差行為愈來愈多,甚至大學教育商品化所導致的自我空洞化問題,可能都與人對自我的定位不明有關,會影響到人的學習態度與人格發展,已是目前教育上的重大課題。但他也指出:「如果只是借用西方文化與制度,或是移植與本土毫無相關的學說主張,容易淪為『失根的蘭花』,無法建立可長可久的教育制度和內容。」

這二十五年來,教育改革的重點多擺在廢除大學聯招、終止國定課程、消解國定本教科書、關閉國立編譯館、破除師範教育系統、終結精英取向的大學教育等事項,振鵬老師覺得,當時的教育改革在反權威、反傳統的潮流下,隱然帶有對教育理論知識的懷疑以及對教育專家的拒斥,導致無法尊重專業。

他語重心長說:「但教師從事教學工作,不能沒有有專業權威,但這種權威並非專斷、壓迫、恣意妄為的『威權』,教師的權威應是立於讓學生認可且信服的正當性基礎上。」因此,振鵬老師很重視「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提倡與實施,因為博雅教育著重於人格陶養(bildung),意即藉由合宜的教育來開展學生的健全人格,進而從圓熟的個體來重建理想的社會。

振鵬老師認為:「博雅教育的推動應先釐清學習者的自我意象,確立其自我定位與自我認同。」他覺得,我們置身在科技時代,更要關注素養導向的學習,老師在教學時要多一些關懷,上課過程跟同學互動問答,讓他們感覺到尊重與溫暖。

尤其現今社會比較急躁功利,如果老師能不吝給予溫暖,把師生的互動當成生命的相遇,肯認其存在的價值,例如,課堂中的發表因為被老師鼓勵而獲得成就感,感受到自己在人生舞台有發揮的機會,感覺自己被看見。振鵬老師相信,如此當可導正現在什麼事情都著重於KPI(關鍵績效指標)的弊病。

4月20日星期一早上8:15—9:00,陳復主任將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節目「幸福心理會客室」,邀請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系主任游振鵬教授暢談如何導正教育改革的偏差,歡迎收聽FM101.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