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心橋】 是剝奪,還是陪伴?

文/吳娟瑜 |2020.04.15
2213觀看次
字級

文/吳娟瑜

過度陪伴的父母,是怕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是怕孩子做得不夠好?

有一天,學員們分享陪伴兒女的經驗。

羅玲是大夥公認的最佳媽媽,她有國中一年級的兒子、小學五年級的女兒,兩個孩子在家中鮮少爭吵、頂嘴,羅玲一派輕鬆地說:「我讓他們從小自主選擇、自主管理,同時尊重每一位家人的感受。他們基本上是有禮貌、懂事的孩子,我一點都不操心。」

母親的恐懼

學員珊妮急了,她的兩個兒子天天吵架,讓她幾乎精神崩潰,聽到羅玲家如此和諧,禁不住問:「妳的孩子不拒絕補習?他們不吵著打電動嗎?還有,難道妳都不用陪他們上才藝課嗎?」

羅玲看懂夥伴們的好奇,她不露一絲炫耀地說:「我是職業婦女,哪有可能分分秒秒陪伴在一旁。我就是讓他們先了解自己需要哪些學習和娛樂,至於如何選擇、如何做決定,通常會有一個星期的時間考慮,要,就認真學;不要,也不勉強。所以,他們都懂得如何安排充裕的時間,進行自己有興趣的活動。」

羅玲頭頭是道的分享,羨煞了班上的學員。

「咦?」有位學員好奇地問:「妳都已經知道怎麼教小孩了,為何還要來上成長課呢?」

「對哦!」學員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其實,身為老師的我也想明瞭箇中原因。

「我是個因過度陪伴而不快樂的孩子,到現在還不是很理解母親的想法。所以,我希望透過成長課程,理解母親當時遭受的壓力,也讓自己陪伴孩子時,能夠更加收放自如,寬鬆有序。」

過度陪伴的陰影

原來,羅玲出生在男尊女卑的家庭,父親非常權威,不但在商場呼風喚雨,還有不間斷的女人投懷送抱。這樣的婚姻關係,讓倔強的母親決意把獨生女教養成人中龍鳳。

羅玲母親潛意識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她擔心女兒不成才,害怕女兒在家族裡沒有地位,在這樣錯誤的期待下,羅玲成了一個不快樂的小孩。

家裡的物質條件十分充裕,但羅玲卻是個可憐的孩子,因為母親從不肯放過她。小時候被打扮成小公主,有學不完的才藝、做不完的課業,家裡來了客人,還要隨時被叫出房間唱首歌、彈一段鋼琴。

母親常對羅玲說的一句話是:「長大以後,妳就會感謝我。」羅玲完全不能接受,心裡既厭煩又痛恨,她不明白,被框限住的生活會有什麼樂趣?如何感恩?

高三填寫志願時,羅玲完全不讓母親插手,父親還出面念了母親一頓:「她不是妳,她有自己的路要走!」這時,母親才悶悶不樂地放過了羅玲。

「那是什麼感覺呀?」珊妮好奇地問。

「每天都想死啊!」羅玲脫口而出。從小直到離家念大學之前,她的靈魂彷彿被囚禁在媽媽的手中,動彈不得。

如何拿捏分寸?

「啊,有這麼嚴重?我家老二也常抗議每天載他學東學西的,我是很有成就感,但他卻痛苦萬分。我做錯什麼了嗎?」珊妮一臉迷惑。

「吳老師,我可以問珊妮一個問題嗎?」羅玲尊重課堂倫理,先徵求我的同意,我點了點頭。

「珊妮,我其實很想了解母親當年的心情,妳是怕自己做得不夠好?還是怕孩子做得不夠好?」

羅玲問得很好,珊妮一時語塞陷入了沉思。我順勢請大家分組討論:陪伴孩子成長,該如何拿捏分寸?

之後在導師班的分享過程中,羅玲逐漸明瞭了當年母親的心情和需要,因為在班上她見識到了許多類似的做法,也漸漸放下對母親的不諒解。珊妮則和羅玲成了同進同出的好朋友,對兩個兒子也不再過度陪伴。

分享時,珊妮說了句讓學員們會心一笑的體悟,她說:「放牛吃草,時間到了,牛反而會自動回來耶!」

沒錯!陪伴孩子需要因人、因需要,視狀況而定,羅玲家的經驗,讓大家感觸很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