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高等教育品質

 |2003.08.14
197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教育問題之一,就是近年來台灣廣設大學校院,根據統計,目前台灣大學校院總數將近一百六十所。大學校院如雨後春筍般到處林立,因為資源稀釋,在五十二所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中,許多學校已經出現「預算剩餘,實際短絀」的情形,校務經費捉襟見肘;由於來自教育部的補助日趨減少,學生的學雜費因而年年上漲。
經營大學,無錢不能辦事。難怪連美國馬里蘭大學商學院院長法蘭克要說:「曾經有人問我,我的三大問題是什麼,我說第一是錢,第二是錢,第三還是錢。」大學第一要吸引好教授,第二是要資助研究。那一樣可以缺少經費?
而且,大學林立的結果,不僅是資源稀釋,教學品質因而要大受影響。有的學校一班有七、八十個,甚至百名學生,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是演講,師生比例過大,導師常是「有名無實」,導師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可說是天方夜譚。
何況,大學教育與專科教育原有其不同的功能,但是,這些年我們看到政府不斷把專科學校升格為學院;學院升格為大學。這樣的升級,事實上師資、設備、圖書、建築都趕不上;除了務虛名,真的能發揮大學教育的理想麼?立法委員李慶安指教改十年,肥了補習班;近七成的學生每周補習超過九個小時,顯示學生在十年教改體制下,壓力不減反增。
由於經濟發展不理想,失業率高,所以許多青年學生又把研究所當成避風港,現在連升學研究所的補習班也成一時風尚,大學教育能正常嗎?
美國大教育家杜威認為,大學教育的任務,包括:德育與智育並重;理論與實務並重;教學與研究並重;學校與社會並重。如果以這個標準省視大學教育,則一所大學所造就的畢業生,一方面能將所學回饋社會,一方面具備研究高深學術的基礎。
在資源稀釋、教學品質無法提昇的前提下,我們的大學教育能符合這個標準嗎?期望社會在反省我們的教育出現什麼問題時,能重視教學資源的分配,這樣才能提昇教學的品質,也才能培養出具有高深學術修養,且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菁英。
曾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教育家蔡元培說:「一個學術昌明的國家,反映其經濟繁榮、政局穩定、教育發達、人才輩出。總之,是其強盛的標誌之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