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知協會承接新北市街友外展服務中心的計畫,陳俊谷以社工督導身分投入一線服務。圖╱記者李祖翔
接獲民眾或里長通報後,社工訪視街友。圖╱陳俊谷
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樂知關懷弱勢身心 助街友重生
三重曾有位街友「阿枝嬤」,經通報、訪視送醫後,醫護人員驚恐地看向送她來的那群人,因為傷口上的蛆直直掉,一時不知如何處置,一名女生立刻上前扶著阿嬤,而這位不畏蟲子的勇敢女生就來自台灣樂知公益慈善協會。
台灣樂知公益慈善協會成立以來行事低調,去年底首次對外募集支持街友清潔與就業的資源,分享阿枝嬤就醫的故事,迅速引來關注。
「短短1個月協會完成籌資目標,超過原訂金額的6%。」樂知協會副執行長陳俊谷分享他服務以來最難忘的關懷對象阿枝嬤,表示阿枝嬤64歲,出自傳統家庭,先生失智,以懷疑外遇為由趕她出家門,孩子不敢忤逆父親,無力阻攔就此失聯。
懇談時社工發現阿枝嬤有傷,不願就醫,幾次探知才發現她愛吃甜食,排斥警察和消防車的鳴笛聲,便安排民間救護車,穿著便衣來接她,在「有甜甜奶茶喝」的勸說下,終於願意治療。
不怕髒臭 將慈善當志業
抬上擔架時,傷口的蟲子不停掉落,讓所有人頭皮發麻,協會執行長吳慧盈卻直接用手扶住阿枝嬤,一心只期盼阿嬤能順利被治療,看到影片的人都感動。後來協會在尋找家屬苦無音訊時,竟巧遇阿嬤要幫過世父親除戶的孩子,「阿嬤被接回家住,過了一個幸福的年,年後在家中安詳離世。」他們讓阿嬤的人生有個圓滿。
陳俊谷說,和阿枝嬤一樣艱苦的人很多,走這樣的路都不是自願的,「街友,其實就是生活條件比較差的人。」以前他和一般人一樣,認定街友很髒、很臭,躺得東倒西歪,會喝酒鬧事,直到踏入這個領域方知髒、臭都在可接受範圍,而鬧事的情形只出現在極少一部分人身上,流浪的原因也百百種,但不外乎生意失敗和家庭關係不和睦,多數需要住宿和就業的協助。
關懷不是立竿見影,不少街友隔一段時間會故態復萌,重返街頭,因為「流浪不可怕」,一旦工作不如意,流浪就會是首選。不過社工不能有一刻停止關心,「做這行要有一定的覺悟!」陳俊谷說:「這是一生志業啊。」
採訪當天,門口忽然一陣騷動,外展中心的社工和行政人員圍繞一名街友,勸他回院治療。曾是油漆工的王大哥,今年48歲,外表卻異常蒼老,他因車禍受傷無法工作,繳不起房租而流浪,喝酒過度咳血送醫成為關懷對象。
加強清潔 同理心護街友
大哥說自己被醫院趕出來,氣喘藥被沒收,不得已來中心求助,希望拿個睡袋。但醫院回覆是大哥自行拔掉治療器,兩造說法陷入羅生門。社工考量大哥衣著單薄,先送一件厚外套及新衣褲,給他盥洗,然後勸回醫院。
陳俊谷說處理這種突發狀況就是他們主要的工作內容,每時每刻都要與社區開會、訪視通報個案、安置住宿、協助就醫或就業。不過民眾不是很了解社工的角色,認為他們應該把街友驅離而不是關懷、救護,但街友主管機關早在1997年就從內政部警政署改為衛福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即是希望多一分同理心。
街友少有倡議、發聲管道,為了翻轉大眾對街友的負面印象,陳俊谷說唯有「加強清潔,改變外貌」一途,所以每年舉辦創意活動,會後再發清潔用品,特別的活動如母親節社工會送康乃馨給女街友,請大家分享對母親的印象,中元節則吃西瓜、喝可樂、講鬼故事,冬至再吃暖胃的燒烤,街友都很捧場。
「大家不要怕和街友說話,一點江湖味如『大哥您好,最近有什麼需要幫忙嗎?』正常問候就好。」陳俊谷常如此教導新進社工,期許用愛溫暖弱勢的心,幫助陷入低潮的人重生,也鼓勵民眾就街友議題與他們交流。協會粉絲頁可搜尋:樂知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