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China與東田窖——閩南最大古窯群(上)

文/洪少霖 |2020.03.16
1880觀看次
字級
供奉窖主的南川宮。圖/洪少霖
南坑村村口樹下的保護碑。圖/洪少霖
一路碎瓷。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中國」和「瓷器」的英文譯名為China,據說此讀音來自南安東田南坑窖。古時,打包東田瓷器的過程名為:扎藍;打包東田瓷器的物件名為:菜籃。扎藍是用竹篾和稻草捆扎瓷器的動作與技術,菜籃是用竹篾條編的籃子,用於裝盛瓷器,以防運輸過程瓷器破損。扎藍、菜籃於閩南語的讀音與China諧音,可以說,南安東田瓷器曾一度代表國外人士眼中的中國。

東田溪貫穿南安市東田鎮全境,溪水大多呈藍色,因此取名「藍溪」。其發源於東田與同安新圩交界的芹山(海拔一○九五點四公尺)及鐵峰山(海拔八七八點六公尺),其自西南向東北流經東田、溪美,全長三十公里,流域面積一百七十三平方公里,河床寬二十~八十公尺,河道比降十點四百分比。

東田溪上游屬南安暴雨區,年降雨量在兩千毫米以上,水量豐富,從而水質較好,水光往往明媚。

藍溪旁有藍溪村,為宋元中國重要的出口瓷產地。自古,日本將珠光青瓷的原產地晉江西溪稱為藍溪,古代日本製作的泉州地圖直接將南安豐州九日山金雞橋上游的晉江稱為藍溪(舊英文地圖轉譯lanki)。近年,考古專家證實,被日本學術界稱為「珠光青瓷」的宋元古瓷的產地,便是位於南安東田南坑一帶的古窯址。

南安瓷土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南安東田南坑、羅東、金淘高質量的瓷土儲藏量在六千萬噸以上。至今,南坑的瓷土還在源源不斷地開發,運往晉江等地瓷廠加工生產。南坑窖坐落於古跡山東麓、伏牛山北麓,周邊群山環繞、農田層疊綿延,其中貯藏著大量優質的高嶺土、錳等礦藏,林木、水資源豐富。南坑窖大都依山建造,其坡度較大,採用龍窖式窖爐作業。

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博物館亞洲部主任、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美籍華裔陶瓷女專家何翠媚親臨閩南各地古陶瓷窯址考古,她在國際學術會上曾以《閩南古陶瓷的地區性及國際性地位》做出結論:泉州「北宋、南宋時期陶瓷產地集中在沿海地區,並且以南安為首形成一龐大窯區」。

一、鼎盛

南安市東田鎮,境內溪流眾多,其中以「藍溪」為主幹溪流。目前,泉南大地,投入千億資金整治「兩溪一灣」,其中兩溪之一「西溪」,與東田藍溪相連,它們一同匯入晉江金溪流域。金溪流域古時有著「梁安古港」,其與藍溪港同為海絲起點!

宋元兩代,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寫道:「瓷香彌漫」的晉江兩岸坐落著一百三十多處瓷窯,出產數不清的青瓷、白瓷,它們被裝進木船經泉州刺桐港,由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運往日本、朝鮮、菲律賓以及非洲等地。

在南安境內近六十處古窯址中,唐、五代時期占四處,宋、元時期占五十處,明、清時期占四處,而東田鎮南坑宋元時期的窯址共三十三處,占南安古窯址一半以上,分布在南坑村搶仔嶺、長埔、大壩、牛路溝、頂南埔、大官后、格仔口等地山嶺之間。其範圍綿延數里,面積約二十萬平方公尺。

據介紹,南安產瓷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人開始燒瓷,宋元兩代是南安瓷的鼎盛時期,南坑窯群是當時的主要產地。位於南坑加棠井村的古廟南川宮,祈奉南岳帝君,始建於唐末五代時期,為泉州五岳聖地之一。宋時,湖南燒瓷名匠南遷福建,帶來一尊「武安尊王」進宮供奉,並開始在當地燒瓷開發;從那時開始,武安尊王被奉為「窯主」。另,南川宮還配祀一尊仁遠王,為九日山下昭惠廟海神通遠王的佐神,是保佑瓷器安全航運的神;從而,南川宮為南坑窯群瓷工和船工朝拜的聖地。南岳帝君及仁福王,則成為了窖工們祈求保護的專屬神靈。傳說,該地曾燒出名瓷「琉璃碗」進貢朝廷,明末清初洪承疇曾到南川宮演戲三天三夜,為求三塊「琉璃碗」。

早年前,台灣澎湖出土大量陶瓷,有許多篾點劃花青瓷,為東田南坑窯出產。日本、菲律賓等東南亞各地陸續出土了眾多泉州宋元陶瓷產品,其中多數是南坑產品,此印證著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及東田窖之輝煌。(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