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學佛的因緣,從理解佛法中珍惜眼前的因緣,才懂得在人生沿途上欣賞風景。圖/取自網路
文/永富法師
很多人在法會唱誦中,感到很開心暢快,但是梵唄再好聽,當下開心,也只是當下而已,我們要注意,當聲音過了之後,它還會在哪裡?我們有否透過唱誦、觀想,讓自己善根提升?
「善根」到底是什麼?常常聽人說「善根深厚」,其實善根不一定深厚,就算是善根淺,那也不是問題,重要是怎樣界定。
佛法建基於三世因果,那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是如何界定?要怎樣認識三世因果?從前面的十二因緣,我們明白了,過去的造作,未來一定要承受,那麼這個未來又是什麼?在什麼時候?
佛教又有「隔陰之迷」的說法,就是上一世無論我們做了什麼事、立過什麼盟誓、擁有過什麼名聞利養……,一朝往生就全空了也全忘了,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喝了孟婆湯。我們很難理解過去曾經發生什麼事情,因果具體怎樣運算出來。很多人覺得現在的挫折,源於上輩子結了不知名的惡緣,有些人於是選擇算命,推測的結論是某人過去跟自己有關係,問題是窺知過去生跟公婆妯娌是什麼關係、過去跟丈夫或妻子是什麼關係、過去跟上司同事是什麼關係……,那又如何?重要是現在的關係應該如何維繫。
佛法講求實在不空談,因此強調把握當下,與其怨嘆這一生身體多病、時運不濟、遭遇可憐,認為一切不好都是過去所做的,因為過去做的,所以現在必須要承受;不如面對現實,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過去做了什麼,但我們知道現在所做,未來勢必要承受,倒不如把握現在,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佛教徒有一個問題,很容易把不好的事情歸究於「業」,甚至濫用「業障」,睡得不好、吃得不香,感冒生病……都歸給業障。有人會說,過去做得不好,因此這一生就過得不好,難道我們不敢肯定自己的過去生,真的沒做過好事嗎?實際上,哪有那麼業障,六道輪迴中,有修善業才會出生在人道,能不能讓善行的力量繼續發揮呢?如果肯定自己能, 那就跟善根有關了。
所以佛教的三世,站在這一世往回看,是過去、現在、未來, 這種角度的盲點在於不可掌握,永遠只能逆來順受,但如果將目標放長遠,那麼三世也可以是現在、未來、永恆。現在的心念、行為,我們可以掌握,要發心學習,不要因為不了解佛法,就用推測的方式,把不好的事情全部歸咎於過去,大家要好好的把握現在,讓自己在這一世善根增長,儲備未來的資糧。如果想探討過去無量世自己發生的具體事情,只有一個機會,就是成佛。成佛前的位階「菩薩十地」的第三地發光地,大家能不能努力不懈的讓自己增上,如發光地菩薩一般不斷的發光,善根不斷的增長,愈來愈深厚。
人生的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譬如高速公路上駕駛車子,只能往前行,不能倒退、迴轉,或任意逆向行駛,當然也有人在高速公路上倒退、迴轉,但結局一定是危險易出重大事故。藉由學佛的因緣,從理解佛法中珍惜眼前的因緣,才懂得在人生沿途上欣賞風景。
一切數位化、科技化的現代,生活速度太快了,大家被整個大環境牽著跑,已經變成習慣,我們既然有因緣學佛,接受覺觀的訓練,要試著讓自己不要盲目跟隨,在什麼環境,就深入這個環境,看清、看透這個環境,薰修所累積的功夫,必能廣植福德因緣、增長善根。
──摘自《二六時中會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