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商旅文創 打造襄陽城

文╱記者胡誠、吳文華 |2020.02.01
2001觀看次
字級
近千名青少年身著漢服,用古箏彈奏〈臥龍吟〉等曲目,傳承三國文化。圖╱新華社
襄陽唐城廟會的舞獅表演。圖╱新華社
遊人在湖北襄陽古城牆上遊覽。圖╱新華社
襄陽古城護城河畔的薈園,櫻花盛開遊人如織。圖╱新華社

文╱記者胡誠、吳文華

這裡曾經金戈鐵馬、群雄逐鹿;這裡曾經風雲際會、臥虎藏龍。

「躬耕隴畝」、「三顧茅廬」、「水淹七軍」、「刮骨療毒」……《三國演義》中的襄陽故事流傳千古;鐵血丹心,神雕俠侶,襄陽鏖戰,群俠相助……金庸武俠世界裡的襄陽傳奇名動江湖。

楚國詩人宋玉,唐代詩人孟浩然、張繼,宋代書畫家米芾……一個個燦若繁星的文人名士生於這方沃土;田園山水詩人王維,邊塞詩人王昌齡,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一個個享譽千年的賢達雅士曾在這裡流連駐足、暢寫詩賦。

漫步在襄陽古城邊,高大寬闊、帶著歷史斑駁印記的古城牆就在眼前。那拱立的城門、厚重的城磚、高聳的飛檐,記錄著千年的歷史記憶。寬大的護城河畔,波光粼粼的河水在兩岸垂柳的掩映下,彷彿在訴說著歷史的風光。

古城牆保衛戰

古城牆、護城河,凝結著襄陽的城市記憶,代表著襄陽的文化形象,與古城牆同在的,還有昭明台、仲宣樓、臨漢門、夫人城、綠影壁等文物遺跡,屹立在漢江潮頭,見證著千年的滄桑。

堅固的城牆,亞洲最寬的護城河,加上坐擁漢江天險,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襄陽城易守難攻,因此有「鐵打的襄陽」、「天下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之說。從關羽水淹七軍、朱序抗拒苻丕、岳飛英勇抗金,到明末李自成破襄陽建大順……這裡歷經大小戰爭無數。在武俠大師金庸筆下描寫的江湖情仇中,多達三百四十次提到襄陽,婦孺皆知的郭靖與黃蓉夫婦、神雕大俠楊過等先後守衛襄陽城的故事,更使襄陽聲名遠揚。

如今,時光流逝,硝煙退卻,古城牆盡寫風雨滄桑。

外遷古城內人口、啟動棚戶區改造、改造背街小巷、啟動古城牆修復、打通護城河……目前,襄城正積極實施《襄陽古城保護與發展三年行動計畫》、《襄陽古城保護與利用規畫》,進一步推動襄陽古城保護與發展,甚至啟動《襄陽古城保護條例》,通過立法為古城保護畫紅線。

根據規畫,襄陽古城保護與利用規畫範圍為漢江與護城河圍合的片區,包含護城河及沿線護城河公園,總面積約三點三五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約為二點七八平方公里。透過河、牆、路三個系統的修復,統籌襄陽城池的保護與利用,暢通護城河,連通城牆,讓襄陽古城成為一個可供體驗的環狀整體;建設環繞古城的公園,實現護城河兩岸可賞、可達、可遊,形成一條水岸一體的特色旅遊線路。

難能可貴的是,在古城保護工作中,襄陽沒有選擇大規模造城運動,而是結合襄陽歷史與遺存、現狀與發展,修復城池,突顯格局,重拾記憶。

文化資源豐富

過去,襄陽雖擁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建城史,然而,得天獨厚的山、水、城文化旅遊資源,並沒有形成文旅產業發展的優勢,「有說頭,沒看頭,少玩頭」在一段時期內成為襄陽旅遊業發展的尷尬現實。

二○一八年,襄陽市啟動文化旅遊業振興工程,根據旅遊發展規畫,計畫到二○二一年,全市新增5A級景區二至三家,4A級景區十至十五家,3A級景區四十家,全市A級景區數量超過七十家,實現翻番增長的發展目標。

推動文旅產業振興,離不開核心文旅資源的打造。

以襄陽龍頭景區的古隆中風景區為例,未來將5A級景區創建工作與彰顯三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諸葛亮文化結合起來,突出景區「體驗三國故事,感知諸葛智慧」的主題定位,無論路燈改造、公交車站改造、外立面改造、片區棚戶區改造等景區外圍環境項目建設中,全部突出三國文化元素。

峴山是襄陽南郊諸山的總稱,素有「城南勝景之首」的美譽,森林覆蓋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一以上,是襄陽的一道重要的自然生態屏障。峴山建有三十多公里的綠道,蜿蜒盤繞從山腳到達山腰,置身其中,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

襄陽古城、古隆中、唐城、漢城、峴山、五道峽、堯治河……襄陽以這些景區的深度開發為重點,以「大旅遊」思惟將這些明珠串聯起來,形成璀璨奪目的精品旅遊鏈。

襄城市郊,一座氣勢恢宏的「古城」巍峨屹立。為推進文旅融合打造的唐城影視基地,是目前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仿唐建築群,也是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集影視拍攝和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復合型文化旅遊景區。

隨著電影《妖貓傳》的上映,電視劇《九州縹緲錄》、《天盛長歌》的熱播,作為核心拍攝地的唐城聲名遠揚,熱度空前。大陸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感受和體驗盛唐文化。唐城也隨之入選「中國十大影視拍攝基地」,成為襄陽新的文化符號。

而隨著文化旅遊業振興工程的實施,襄陽的文旅產業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根據數據,二○一八年,襄陽共計接待遊客五千五百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達人民幣四百一十五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九和百分之二十。文化產業增加值也預估達人民幣一百二十五點六一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二。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兩年位居全湖北省的第二名。

漢水 文化離不開詩詞歌賦

漢江,又稱「漢水」,古代也稱「沔水」。孟子曾把漢江與長江、黃河、淮河一道並稱「江河淮漢」。漢水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

三千里漢江,精要在襄陽。襄陽因漢江穿城而過,形成了南北兩岸襄城及樊城隔江相望的城市景觀,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漢水文化。

乘坐漢江遊輪可以欣賞「一江兩岸」美麗夜景。華燈初上,只見漢江北岸的樊城高樓鱗次櫛比,彰顯著現代都市的繁華;南岸的襄城則古樓巍峨佇立,綿延著神祕悠遠的氣息。

兩岸的景觀燈也不一樣。北岸的樊城,路燈是襄陽市花紫薇的造型,透著現代的氣息;南岸的襄城,則是傳統宮燈造型,滿是古樸的氛圍。

漢江兩岸這種古今共存共立的奇特文化現象,彷彿是歷史與現實的和諧對話,讓古老與現代交匯,古樸與時尚相融。

獨特節日穿天節

襄陽的漢水文化「圖譜」,離不開詩詞歌賦。這裡是歷代文人騷客薈萃之地,多少詩歌名家,在這裡留下了傳頌千古的詩章。

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的自然田園之美;李白吟誦的「江城回綠水,花月使人迷」的〈襄陽曲〉;杜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王維「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等千古名句,無不書寫了漢江之美,襄陽之魅。

漢水文化也離不開民間浪漫傳說。「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詩經.漢廣》中這些細膩的情感詩句,給漢水文化增添了無限遐思。

而關於漢水女神的美麗傳說,則讓碧波蕩漾的漢江平添一份柔情,寄予了人們對美好情感的嚮往。

漢江中有一洲名「解佩渚」,傳說周朝時期,晉國才子鄭交甫在此遇到二仙女,因對仙女一見傾心,風流倜儻的鄭交甫便上前請求以玉佩相贈。二位仙女解佩以贈,分手後走了十來步,佩和仙女皆不見了。

後人傳說這二位仙女其實就是漢水女神。神女不想讓才子難堪,才善意地以玩笑方式懲戒了他的輕狂。

因為有了漢水女神這個美麗的傳說,襄陽人民也擁有了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民俗節日:「穿天節」。自唐宋時起,每年正月二十一日這一天,襄陽城裡的百姓都會在江邊聚會,在沙灘上撿拾漢江中特有的帶孔竅的小石頭,並用絲線穿起來,佩戴在身上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會借此機會交往戀愛,演繹浪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