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共餐 碇內里民吃出健康

李祖翔 |2020.02.01
3632觀看次
字級
接近中午時,邱玫萍(左二)與義工都在廚房分菜,準備素食共餐的服務,右二為林煌輝。圖╱記者李祖翔
里民會堂成了關懷據點,不只素食共餐,還有各樣才藝班。圖╱邱玫萍提供
關懷據點提供的素食午餐。圖╱邱玫萍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基隆市碇內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煌輝和執行長邱玫萍夫婦,用心經營關懷據點,主打「不限年齡層的素食共餐」。短短四年,里民不只習慣無肉飲食,更吃出健康人生。鄰近的社區,也慕名來訪取經,希望他們協助打造一樣的社區據點。

碇內社區的里民會堂四年前閒置,剛上任的林煌輝在鄰里提議下,將空間改造成關懷據點。來用餐的都知道,據點的菜單是邱玫萍精心規畫,再請社區主廚丁添軍料理的健康美味。

邱玫萍說,剛開始有九成里民不願吃素,提議夫婦加一點肉,但現在每個人都已習慣不吃肉。

他們夫婦堅持供餐要含五種色彩,如添加紫米的薑黃飯、紅蘿蔔炒蛋、白菜炒木耳、香菇炒刺瓜,配上白蘿蔔、紅棗及金珍菇熬煮的藥膳湯,還有香蕉、柳橙等飯後水果,開胃又少油、鹽、糖,依然香氣十足、入口滑順而不膩。

五行餐、藥膳湯加水果每餐只收三十元,中低收入戶十元,若步行緩慢的長輩願意出門用餐則免費。他們說,收錢是為了給食用者尊嚴,收入都會回到社區活動上。

五種色彩供餐

少調味香氣足

不少長輩被他們照顧得愈來愈健康,一位八旬奶奶只花了半年就好轉,開心地說:「吃素對身體沒有負擔,主要是煮得很好吃。」

不只主廚烹調經驗老到,林煌輝也是蔬食精緻料理餐廳「群賢閣」的老闆,能隨時成為社區關懷據點的後盾。儘管做素食賺不了錢,林煌輝還是認為服務大眾的事就該做,何況吃素對身體好,共餐更好。這個據點老、中、青到孩子都參與,甚至其他里民都來者不拒,他說:「這樣才有一家人的感覺啊。」

有對母女常跨區搭車到碇內社區的關懷據點,用餐完依然待在座位上,她們是要等著上烘焙課。因為邱玫萍不斷改進據點的健康課程,從周一到周五、早上到下午都有節目,如延緩高齡運動班、桌遊、老歌欣賞、魔術表演、烏克麗麗班,到社區培力班、社區電影院和社區防災訓練,不只讓長輩聽音樂,還安排蔡琴、費玉清等演唱會影片欣賞,營造長輩共同的話題,也常邀資深藝人與長輩同樂。而且吃素和定期上課後,那位母親的失智症狀穩定,也比過去多了笑容。

學佛發心服務

忙得充實快樂

夫妻倆為社區付出,每周一、二、四、五在里民會堂發起素食共餐,周三由夫婦創辦的佛堂供應素食;去年十月,在台北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里長方荷生輔導下,他們與基隆市議員林旻勳攜手打造了「微型食物銀行惜食平台」,並開放有需求的民眾領取新鮮麵包;周二、五還發放物資給暖暖地區的邊緣戶與低收家庭。

常有感恩的里民送上祝福,一位從小看著林煌輝長大的白髮婆婆就祝他們早生貴子,但邱玫萍總覺得自己做得太少;林煌輝也認為碇內社區的長輩年齡較高,需要更多關照,「有沒有孩子,就隨緣吧。」聽他們這樣說,婆婆很感動。

有人問邱玫萍:「妳這麼年輕,為什麼能無欲無求、無私奉獻?」她說,信仰是人生態度轉變的關鍵。以前她不愛讀書,連電腦都不學,畢業後北上創業、開服飾店,學佛吃素後,發心服務,當了執行長,每天要備餐、排課、做文書、提企畫,甚至在佛堂當講師,勸人向善,連假日都陪里民、親子健走,日前還辦理孔廟讀經活動,「我慢慢體會正向目標的重要,年輕時茫茫渺渺的過日子,反而沒有現在充實和快樂。」雖然公益事業累人,但只要人們有需要,她和先生會一直服務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