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潘品言(圖右二,圖/中央社)結合屏東蔬果等在地農產品,自製研發彩虹麵條,希望讓大家吃得安心,還希望和友善農法的農民攜手解決農產品過剩問題。
【本報屏東訊】七年級生潘品言結合屏東蔬果等在地農產品,自製研發彩虹麵條,希望讓大家吃得安心,還希望和友善農法的農民攜手解決農產品過剩問題。
潘品言說,女兒出生後,全家搬到空氣好的恆春生活,由於大女兒喜歡吃麵,潘品言也希望讓小孩吃得安心,研究後發現很多市售麵條都有含人工的食品添加物,因此決心自己投入研發。
他選擇港口茶、雨來菇、火龍果、薑黃、黑豆等在地農產品製作麵條,製成麵糰前,要花費許多功夫處理食材,例如黑豆要先炒、磨粉過篩;雨來菇要先洗過、烘乾再磨粉,處理後才能加入和麵,再經過反覆壓合、鬆弛、晒麵、切麵等過程,最後製作出五種口味的彩虹麵條。
潘品言表示,經常在製麵機前一站四至六個小時以上,因為麵糰水分如果流失,就會難以操作易失敗,所以只要一開始做,中途都無法休息,就像在跟時間賽跑。雖然製麵很辛苦,但自己看得到、摸得到、試吃得到,也比較踏實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