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到11月是澳洲的春季,但今年春季發生致命的森林大火,光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就有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陷入火海。許多動物具有彈性的適應能力,但其他動物卻難以存活,因為牠們可能用來避難的棲息地早已因人類活動遭到破壞。 圖/Bob
每年9月到11月是澳洲的春季,但今年春季發生致命的森林大火,光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就有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陷入火海。許多動物具有彈性的適應能力,但其他動物卻難以存活,因為牠們可能用來避難的棲息地早已因人類活動遭到破壞。 圖/Bob
文/郭宣含
每年9月到11月是澳洲的春季,但今年春季發生致命的森林大火,光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就有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陷入火海。許多動物具有彈性的適應能力,但其他動物卻難以存活,因為牠們可能用來避難的棲息地早已因人類活動遭到破壞。
首先先來談森林大火的「魯蛇組」,即所謂的輸家,這些動物更容易在大火中喪命,包括無尾熊、青蛙和蜥蜴等。
無尾熊是典型慢動作的動物,通常牠們會蜷縮在樹頂以避免危險,但遇上大火時這招卻反而使牠們受困其中,甚至使平常不會發出聲音的無尾熊發出尖叫聲,格外令人對無尾熊的困境感到惶恐。
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生態學家里奇(Euan Ritchie)表示:「大火可能毀滅青蛙和蜥蜴的食物與棲息地,就算牠們及時逃過大火並從火災後立即影響中倖存,但如果牠們的棲息地被燒毀,也可能有更多機會暴露在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之中。」
雪梨大學生態學家迪克曼(Chris Dickman)表示:「無尾熊現在的適應彈性降低,單純是因為人類將無尾熊棲息地的大樹砍掉,害牠們在大火結束後沒有地方可以回去。」
相較之下,森林大火的「勝利組」則往往是可以挖洞或飛行的動物。負鼠可能灼傷,但在樹洞中可受到保護,袋熊可在深地洞裡等待大火結束,蛇類也傾向躲在地表下尋找保護,至於袋鼠則可迅速逃離大火。
澳洲巨蜥(goanna)甚至因為大火而嘗到甜頭,迪克曼表示,有人曾在澳洲中部見過巨蜥在森林大火後,爬出地洞叼走受傷的動物。
黑鳶、嘯栗鳶和褐隼曾被目睹將燃燒的小樹枝叼起,拿到未著火的草地區「縱火」,如此一來這些鳥類的獵物便會竄出逃生。里奇博士表示:「這種行為有助鳥類更輕易找到小型爬蟲類來吃,你可以假設鳥類放火是為了自己的好處。」
里奇表示,每種動物都很重要,但目前不清楚拯救其中一種動物會不會影響到整個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