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尬新聞】 澳洲森林大火 誰的生存機會最高?

文/郭宣含 |2019.12.26
2601觀看次
字級
每年9月到11月是澳洲的春季,但今年春季發生致命的森林大火,光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就有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陷入火海。許多動物具有彈性的適應能力,但其他動物卻難以存活,因為牠們可能用來避難的棲息地早已因人類活動遭到破壞。 圖/Bob
每年9月到11月是澳洲的春季,但今年春季發生致命的森林大火,光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就有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陷入火海。許多動物具有彈性的適應能力,但其他動物卻難以存活,因為牠們可能用來避難的棲息地早已因人類活動遭到破壞。 圖/Bob

文/郭宣含

每年9月到11月是澳洲的春季,但今年春季發生致命的森林大火,光是在新南威爾士州和昆士蘭州就有近200萬公頃的土地陷入火海。許多動物具有彈性的適應能力,但其他動物卻難以存活,因為牠們可能用來避難的棲息地早已因人類活動遭到破壞。

首先先來談森林大火的「魯蛇組」,即所謂的輸家,這些動物更容易在大火中喪命,包括無尾熊、青蛙和蜥蜴等。

無尾熊是典型慢動作的動物,通常牠們會蜷縮在樹頂以避免危險,但遇上大火時這招卻反而使牠們受困其中,甚至使平常不會發出聲音的無尾熊發出尖叫聲,格外令人對無尾熊的困境感到惶恐。

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生態學家里奇(Euan Ritchie)表示:「大火可能毀滅青蛙和蜥蜴的食物與棲息地,就算牠們及時逃過大火並從火災後立即影響中倖存,但如果牠們的棲息地被燒毀,也可能有更多機會暴露在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之中。」

雪梨大學生態學家迪克曼(Chris Dickman)表示:「無尾熊現在的適應彈性降低,單純是因為人類將無尾熊棲息地的大樹砍掉,害牠們在大火結束後沒有地方可以回去。」

相較之下,森林大火的「勝利組」則往往是可以挖洞或飛行的動物。負鼠可能灼傷,但在樹洞中可受到保護,袋熊可在深地洞裡等待大火結束,蛇類也傾向躲在地表下尋找保護,至於袋鼠則可迅速逃離大火。

澳洲巨蜥(goanna)甚至因為大火而嘗到甜頭,迪克曼表示,有人曾在澳洲中部見過巨蜥在森林大火後,爬出地洞叼走受傷的動物。

黑鳶、嘯栗鳶和褐隼曾被目睹將燃燒的小樹枝叼起,拿到未著火的草地區「縱火」,如此一來這些鳥類的獵物便會竄出逃生。里奇博士表示:「這種行為有助鳥類更輕易找到小型爬蟲類來吃,你可以假設鳥類放火是為了自己的好處。」

里奇表示,每種動物都很重要,但目前不清楚拯救其中一種動物會不會影響到整個群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