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進強(作家)
距離明年大選的日子愈來愈近,台灣社會已陷入「選舉焦慮症」中,不論是總統、副總統或立委候選人,穿梭在大街小巷、城鄉部落、宮廟教堂,不論是造勢活動或文宣傳播,形成全球獨一的民主異象,幸而1221高雄市的挺韓、罷韓大遊行和平落幕,顯示台灣選民成熟的一面。
毫無例外的,兩岸議題在每次大選必然成為國、民兩黨攻防的議題焦點,今年更甚以往,具有執政優勢的民進黨雖然在民調居於領先,但由於民調的可操作性距離民心與實際的選票尚遠,故而民調雖可帶輿論的風向,民進黨仍不敢掉以輕心,特定媒體與網軍的打韓黑韓仍變本加厲。
而韓陣營雖信誓旦旦,絕不在中國大陸武力犯台的威脅下,與大陸簽署和平協議,也明白宣示「反對一國兩制」,並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大陸和平共榮,但民進黨仍一口咬定「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並藉韓訪港拜會「中聯辦」抹紅韓的「親中」立場,一方面又藉退將吳斯懷列入不分區,對國民黨大加撻伐,再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以「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販賣「芒果乾」,使對兩岸問題一知半解的年輕選民因而轉向支持民進黨,也使國民黨的選情豬羊變色。
無可否認,兩岸問題的確攸關台灣的經濟發展與安全存續,儘管在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親共賣台」的標籤如影隨形,但事實也證明「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與台灣的政經利益謀取最大化,即連WHA等國際組織的NGO,台灣也在北京的默契下得以參與,外交關係也未有漏失,這是真正的「顧主權,愛台灣」,相對於民進黨「反中護台」,不只斷交7國且NGO不得其門而入,可謂高下立判。但遺憾的是,在民進黨特定媒體與「楊蕙如們」網軍有計畫、系統性的打韓、黑韓下,仍達到呼群保義的文宣效果。
誠如星雲大師在上次大選前出版的專書《慈悲思路,兩岸出路》所言,台灣的政黨、政治人物必須以慈悲心看待兩岸問題,要能以國為重,以民為主,而非只謀求個人權位,或以政黨意識形態凌駕全民利益,大師所言放在此次大選,亦如暮鼓晨鐘,選民所選擇的是兵戎相見、劍拔弩張、戰爭邊緣的兩岸關係,亦或共榮共利、相互理解、尊重包容、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日前在聯合報也以〈打著民主反民主兼論選後情勢〉一文,略述民進黨執政3年多來的「政績」,色括社福安全惡化、環保空汙日甚,以及國家機器被非專業政治酬庸坐滿、占滿,乃至於國軍淪為選舉工具、司法與獨立機關的沉淪,黨國體制尤甚於兩蔣時期,更令楊志良憂心的是,民進黨「打著民主反民主」的手法,猶如當年毛澤東對政敵貼上「打著紅旗反紅旗」,他更預測,如民進黨繼續執政,將有可能更強化黨國體制逐步成為極權國家,而台灣內部將因之更形分裂,有利於中共統一台灣。假若韓國瑜勝選,接手的則是滿目瘡痍的政府,希冀立竿見影、長治久安,亦必難上加難。
楊志良並非危言聳聽,實質上,台灣的民主當然不是以國、民兩黨為主,而是不折不扣的「以民為主」,台灣的利益又怎能為特定黨派所能壟斷?但與其選後再後悔選錯人、選錯黨,或徒呼負負「又被騙了」,不如做自己的主人,選出真正能苦民所苦的賢能之士與政黨,則台灣民主幸甚,兩岸和平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