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的代價 不塑之客】來自大海的控塑

文/張雄風 |2019.12.22
1779觀看次
字級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設有海洋廢塑膠展示區,下方的墨鏡是由海廢回收再製的成品。 圖/張雄風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長賴瑩瑩手持以海廢回收再製成的鋼筆,強調台灣回收業的進步。 圖/張雄風
紙吸管(下)回收一樣面臨到塑膠吸管面臨的各種問題。 圖/吳欣紜

文/張雄風

今年6月,台灣賞鳥人士在蘭陽溪出海口拍到一隻鳳頭燕鷗鳥喙上卡著白色塑膠環,無法進食也甩不掉。這樣的生態悲歌,不時在全球各地上演。

塑膠垃圾已被聯合國視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全球每年有100萬隻鳥類和超過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被塑膠製品纏住,或是透過食物鏈吞進塑膠垃圾而導致受傷或死亡。

塑膠製品輕盈方便,但百年難腐是環境難題。最新研究顯示,塑膠垃圾不只存在全球各地空氣、水源和土壤,現在就連雨水裡都能發現塑膠微粒蹤跡。

近來海洋廢塑膠造成的環保問題引起全球關注,今年的G20大阪峰會更提倡2050年海洋零塑膠垃圾。根據聯合國2018年出版的《一次性塑膠:永續發展藍圖》(Single-use Plastics: A Roadmap for Sustainability)報告推估,全球每年約消耗1兆至5兆個塑膠袋,每分鐘約一千萬個,且覆蓋面積達兩個法國大小。

從業者反彈到民間配合

環保署推動限塑兩樣情

環保署早在2002年就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措施,然而,當年遭受許多業者反彈,甚至聚集到中正紀念堂抗議。

時至今年,環保署5月8日公告「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規範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四大對象約8千家,內用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不但民間多給予正面回響,業者也更多因應,甚至在政策開始前就自主更換成替代用材質的吸管。

再對比2002年的情境,許多民眾是一直到政策實施後感受到不方便,才真正開始接觸、了解這個問題,但現在社群媒體傳播快速,可以快速透過網路得知國內外的政策比較,資訊取得容易,也讓民眾能更早理解、甚至認同政策。

全球塑膠用量強增

台灣生產及使用量持平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台灣近3年塑膠膜袋生產銷售量,塑膠袋生產量從2016年的21萬4千多公噸,緩幅成長至2018年的23萬2千多公噸;但若進一步觀察內外銷量的數據發現,近3年塑膠袋內銷量(含間接外銷)平均都在16萬公噸上下。

聯合國統計,2000年至2015年,塑膠包裝量繼續強勁成長,於15年內達2倍,預計到2050年超過3倍,達到一年3億1800萬公噸,超過現今整體塑膠產業。

台灣在生產、使用量而言,雖然只算持平沒有下降,但相較於全球的成長趨勢,已經很不容易;甚至台灣在回收制度和資源再生的成果也占全球領先位置。

替代用材質真較環保?

專家:一次性都不環保

限用塑膠吸管後,各類材質的吸管紛紛出籠,打著環保名義大旗,實際上卻可能衍生出不同的問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葉欣誠認為,紙吸管回收一樣面臨到塑膠吸管面臨的各種問題,譬如與容器相連,分離成本高,或可能為複合材質,難再利用;PLA吸管需純化回收後再利用,需工業製程,都有處理的議題。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經理許祥瑞指出,就購物袋而言,雖然已經出現許多不同的材質,但相較於塑膠,不一定就代表「環保」。若以製程的排碳量來看,相同容積大小的塑膠袋、紙袋、不織布袋和棉布袋,紙袋是塑膠袋的三倍,不織布袋是塑膠袋的11倍,而棉布袋更是塑膠袋的131倍,若以排碳量為基礎,「塑膠袋是最環保的」。

許祥瑞說「只要是一次性的都不環保,要物盡其用」;當然PLA吸管還是有它的意義,它的價值是把塑膠和石油脫勾,因為石油未來可能就沒有了,PLA用高分子做出替代塑膠的東西,這是它的價值。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授白子易表示,不同的質材就不適用同一種回收再處理的方式,因此像現在多元材質就必須以多元的回收制度來因應。「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任何丟棄的東西,都能變成下一段的資源,如果能把處理的管道做好,相對未來回收就有利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