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尬新聞】 全球只剩2隻白犀牛要怎麼辦?

文/郭宣含 |2019.11.21
2339觀看次
字級
肯亞保護區母白犀「法圖」(右)和「納金」(左 )是全球僅存的兩隻北非白犀牛。 圖/美聯社

文/郭宣含

全球最後一隻雄性北非白犀牛(以下簡稱白犀)「蘇丹」去年以45歲高齡在肯亞過世,目前世界上僅存兩隻母白犀;德國柏林「萊布尼茨動物園和野生動物研究所」科學團隊近日宣布,他們取得兩隻母白犀的10顆卵母細胞,其中七顆發育成熟並成功完成人工授精,為瀕臨絕種的白犀牛燃起一絲復育希望。這兩隻母白犀「納金」(Najin)和「法圖」(Fatu)分別是蘇丹的女兒和孫女。蘇丹生前和兩隻母白犀一起生活在奧佩杰塔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位於肯亞首都北邊。這些科學家發表聲明指出,他們在8月底為納金與法圖人工授精成功。有許多科學家、獸醫和保育人士參與白犀牛的復育行動,這些研究團隊人員分別來自各國的動物園與動物科學家,包括義大利、捷克、德國以及肯亞。

科學家表示,這項保育行動橫跨多洲而且需要耗時數年,目前努力僅是白犀牛復育的其中一步而已。下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希望出現能成長發育的冷凍胚胎,之後轉由南非白犀牛當代理孕母;科學家很驚訝卵母細胞發育成熟的比例相當高,因為他們在歐洲動物園雌性南白犀的卵母細胞上,並未見到如此高比例的發育情況。蓋里指出,將胚胎移植到代理孕母體內的技術可能要多年才能臻至完善,而且白犀孕期可能需要16個月以上。柏林研究所首席獸醫葛里茲(Frank Goritz)表示,理想情況是幾年內有北非白犀牛誕生,而且可以跟兩隻僅存的母白犀一起生活,學習牠們的行為。

肯亞在1970年代曾有兩萬隻犀牛,但經歷多年猖獗盜獵後,估計目前犀牛數量已減少剩下650隻,而且多數為黑犀牛。專家表示,接下來面臨絕種危機的犀牛是小獨角犀牛(Javan rhino)。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