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 給尼國貧童一個未來 李祖翔 |2019.10.16 語音朗讀 23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雪巴育幼院的孩子在床上寫功課。圖/環宇基金會提供 災童入住育幼院後個個笑容滿面。圖/環宇基金會提供 詹喬愉(前)帶院童玩老鷹抓小雞遊戲,讓院外乞討的女孩好羨慕,把錢還給院長,問能不能一起玩。圖/環宇基金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記得童年的夢想嗎?」尼泊爾有群孩子為夢想堅持,七歲的Pasang要努力讀書成為飛行員,十二歲Sanam要當醫生,十四歲Lhamu要當老師,十六歲Asmita要當助人的社工……他們來自夢想集散地,一所台灣人為災童創立的「雪巴育幼院」。 二○一五年尼泊爾大地震,雪巴村落全毀,倖存者難過地對孩子說:「這裡找不到你的人生了,去首都加德滿都吧。」但誰會對弱勢孩童伸援手?這時由台灣人打造的貧童樂園出現了。 育幼院位在加德滿都邊緣,助孩童上學及衣食無虞,創辦育幼院的基金會表示,雖然山上孩子不適應城市,使用廁所、刷牙都要學,課本看不懂,但都明白不學就沒未來。五年過去,十八個孩子中的十二人取得優異學業成績,十四人跳級成功。為犒賞他們,育幼院每月煮一次豪華大餐,「就是台灣人天天都能吃到的餃子」。 不忍再拒絕苦孩子 將擴建夢想空間 如今孩子長大,三十坪空間太擁擠,二到三人共用一床,院方無奈常得拒絕孩子入住,有對孤兒姐妹,生活、教育費要自己賺,整天只吃三個小甜甜圈,「但我們的空間已不敷使用,只能比照院童生活水準,提供每人每月兩千元台幣,照顧生活與食宿到高中畢業」。 基金會立誓擴院,為順利募款,基金會人員上月帶義工楊美枝、洪選威和愛心大使詹喬愉到尼泊爾,將孩子受助後的轉變分享出去。 詹喬愉是台灣登頂聖母峰的女性第二人,每次登喜馬拉雅山都請雪巴人當嚮導,卻未到過他們居住地,此行才知山上都住帳篷,品質竟比登山用的差。拜訪一個個家庭後,她感慨「窮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一代代都沒有受教機會」,住貧民窟的Nima讓她印象最深,雖在基金會資助下讀得起醫學院,但學生常得官員同意才有上課可能。 為玩老鷹抓小雞 女孩舉動讓人心疼 楊美枝在雪巴演講,講到地震,孩子都偷抹眼淚,因為親人與房子都一夕消失,「很多孩子說,下雨老師就不上課,但他們想上課,想學外語,快些改變命運」。相比當地一般育幼院孩子十年才能返家一次,雪巴育幼院更人道,每年可返家一次,讓孩子沒有被父母遺棄的感覺。她難忘有個衣著襤褸的女孩在育幼院門口討錢,拿到錢卻還給院長,問:「我可以和大家一起嗎?」並望向在玩「老鷹抓小雞」的院童,原來對當地孩子而言,玩和讀書都可遇不可求。 洪選威訝異孩子很有禮貌,雖語言不通,參訪寺廟時七歲男童主動勾他的手當導覽,甚至把剛學會做的吊飾綁在大哥哥手上;當洪選威用橡皮筋勾出星星圖案,孩子們震撼不已,圍住他要學,他說:「我好感動,學好的人轉身就去教其他孩子,『與人分享』的教育在他們身上落實了。」 義工都感受到育幼院注重孩子品德的苦心,那裡的大孩子會照顧小孩子,吃飯排隊禮讓小小孩,客人來時主動奉茶、幫忙穿拖鞋直到合腳,好品格有目共睹,也深信他們能改變命運。 基金會已買一塊地,預計作為育幼院、青年旅社、學習平台和供台灣學生海外實習等用途,本月初基金會與中華民國逢甲建築協會簽署合作,將共同興建雪巴育幼院。 前一篇文章 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16年來首刷新 下一篇文章 快拿出10元硬幣 找找隱藏文字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當義工 可延緩老化2025.06.2903兩碗麵的溫柔2025.06.2904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5百年演化 男性體型增幅是女2倍2025.06.2906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7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2025.06.2908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9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10【植物觀察】一樹白雪 偶遇澳洲茶樹2025.06.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海上機器人 乘風破浪收海廢跨界藝術 蟲蟲變身創意秀重症兒夏營 療癒從歡笑開始創意魔髮 巴黎鐵塔躍頭頂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