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圖/沛蓁
文/涼兒
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
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
各位小朋友們,你喜歡秋天嗎?秋天來臨了,有感受到濃濃的秋意嗎?你知道唐代的李白如何描寫秋天之思情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今天,我們要介紹一首李白所寫的樂府詩〈子夜吳歌.秋歌〉。首兩句作者先寫景,「長安一片月」描寫銀白如月的京城,表面是一片寧靜,「萬戶擣衣聲」描寫家家戶戶的擣衣聲卻蘊含著悲苦。首兩句的營造氛圍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作者的寫作手法是以景寫情,以月勾起情思,更運用了視覺及聽覺的摹寫,營造出寂寥的氣氛。再來,令人疑惑的是家家戶戶為何搗衣呢?衣服是要給何人呢?
第三、四句「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點出秋季,秋風吹不盡的是思婦對良人在邊塞的思念之情。「玉關情」這三個字更是說明了婦人對長期戍守邊疆征戰男兒的愁思。所以,我們從第一到四句的「月」、「聲」、「情」可知先景語後情語,以景生情,情景交融。秋月、秋聲、秋情織成渾然一片愁思的境界,全詩不見人,但卻能嗅出濃厚的「玉關情」。而前面所述的「搗衣聲」原來埋下伏筆,是要給防守邊陲的征人。
最後兩句「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十足表現了思婦的心聲。何時能平定侵擾邊界的胡人呢?這樣良人就可結束遠方的征戰而歸來。「何日」兩字表示婦人期待戰役的結束,但這遙遙無期的戰事,使她心煩憂。
本詩以思婦秋夜懷思在遠方邊疆的良人,希望早日戰役結束,丈夫免於離家去遠征,亦表現出古代勞動階層的人民冀望能過和平生活的善良願望。本詩未直寫情意,卻字字滲透出濃濃的思情,整首詩的情調用意,未脫離邊塞風格。在寫作手法上,以景(月)起興,秋風蕭颯竟吹不盡思念之情,可見愁思濃情;末兩句寫實地說出思婦的心聲,頗有民歌本色。
小朋友們,原來秋天也蘊含情思,甚至不用直接寫情,就可以把深厚的感情表現出來,這可是高超的寫作手法呀!假如換你們來練習寫作「以景寫情」,相信一定也可以成為小小詩人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