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純網銀將於二○二○年開業,監理也要跟上金融數位轉型應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透露,為加強監控流動性,建置「即時監理」系統,金管會預計跟行政院主計總處爭取運用年約五億元的「金融監督管理基金」,編列預算進行「監理的數位轉型」。未來還可望納入銀行與保險業。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七月底公布三家純網銀執照名單,將替台灣金融創新注入活水,不過,純網銀雖然能提供便利優惠的金融服務,但也可能衍生與傳統銀行不同的風險與監理問題。
顧立雄表示,因為純網銀沒有營業據點且二十四小時營運,用戶隨時隨地只要打開手機就能立刻把存款轉走,存款流動性風險更高,所以必須透過「即時監控」機制,確保純網銀有足夠的流動準備金,避免擠兌風險。
他進一步解釋,網銀的原始資料(raw data)可放到「資料倉儲」、又稱作資訊的中央儲存庫中;接著這些資訊就可以作大數據分析(big data),在既有申報標準要求下,擷取資料作出報表。如此一來,不但可避免登錄過程中的人工錯誤,又能符合監控效能、即時支援決策。
顧立雄坦言,發生問題卻只能仰賴業者通報,有點太晚,因此必須有一個「即時對接」的概念;簡單來說,「以後就會變成我們主動發現他們的問題,而不是等他們申報過來,再來解決」。
顧立雄說,「即時監理」系統的短期目標先從純網銀入手,中長期會陸續納入票券,再擴展到全部的銀行及保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