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養出媽寶 一堂家長與孩子的冒險教育課

文/許秩維 |2019.10.06
3436觀看次
字級
台北萬華和平青草園的蛇形擺盪鞦韆能讓多名孩童一起玩耍。圖/特公盟提供
謝智謀的冒險教育課程曾帶學生攀登雪山。 圖/謝智謀提供

文/許秩維

美國名流子女行賄進名校醜聞,引發過度寵溺的爭議。他們以愛之名,不顧一切只想為孩子鏟除一切障礙。孩子成了無菌室裡的蓓蕾。

所幸,另一股放手讓孩子獨立的思潮持續衝撞這個逐漸成形的媽寶社會。冒險教育磨出領導力,孩子比想像更堅強。這場冒險課,恐怕不只是孩子的,更是家長要面對的挑戰。

荒野走出新生命 冒險教育課磨出領導力

孩子都是爸媽心頭寶,但保護過度卻可能養出媽寶,缺乏獨立自主和挫折容忍力。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謝智謀將冒險教育帶進台灣教育界,走出學校圍牆,藉由做中學來引導學生,跨出勇敢探索自我的那一步。

謝智謀曾獲美國體驗教育學會頒發「實踐家獎」,去年更獲教育部頒發師鐸獎肯定。不過,他的人生歷程並不順遂,一路走來飽受挫折,但這些打擊卻讓他更能體會受挫或弱勢學生的心情,也更致力推動冒險教育。

不是在教室裡才叫學習

缺真實經驗難適應環境

謝智謀回台灣任教後,觀察到過動學生增加、中輟生面臨學習困境等問題。他指出,以前的人大都走路上學,經常接觸大自然,但現在學生的體育課、戶外活動等動覺學習較缺乏,部分孩子的需求無法被滿足時,就可能變成過動,當孩子離戶外愈來愈遠,不只體能會下降,也欠缺適應環境的能力。

「不是坐在教室位子上才叫學習」,真實經驗對學習很有價值,尤其現在網路發達,在虛擬世界中都是用認知去想像,但想像跟實踐還是有落差,因此他希望透過冒險教育,幫助學生建構認知情緒、行動實踐力和反思能力。

和一般課程不同,謝智謀的課沒有考試,一到周末就帶著學生往戶外跑,包括登山攀岩、溯溪、划獨木舟等活動,剛開始不少學生會因為潮溼、蚊蟲等問題而感到煩躁不舒服。

「人在失衡狀況下,會找到存活的方式」,謝智謀表示,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或不如意都會選擇逃避,但沒得選擇時就只能改變自己。他還在課程中創造許多「不可避免的成功」,例如學生成功划完獨木舟、成功搭起帳棚,都能從中獲得成就感,不像一般學習場域必須得面臨許多「不可避免的失敗」。

透過討論引導溝通思辨

輪流領導學習做決策

在冒險教育課程中,謝智謀還導入主題式學習,例如安排登山活動時,會先讓學生思考應該帶什麼東西、行李如何打包,再藉由討論引導找出最適合的方式,例如帶生肉容易腐壞、晚上要用的東西應該放最下層等,培養學生的思辨、邏輯、決策和溝通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該怎麼做。

為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課程中也會安排「一日領隊」,由學生輪流擔任領導者,負責決定幾點起床、走多久、走什麼路線,可以自己下決策,或集思廣益後再決定。活動結束後,謝智謀會引導大家反思,例如為何無法在預定時間抵達目的地,可能是因為太晚出發,讓學生知道每個決策都可能影響結果,其他學員也可給予正向回饋或建議,這些寶貴經驗都是透過做中學得來的。

冒險教育強調合作而非競爭,即使要競爭也是跟自己競爭,在過程中還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不舒服時一定要告訴伙伴,這不是示弱,而是讓別人知道該怎麼幫助你,許多孩子都在過程中學會分享和分擔,而從大自然中獲得療癒的孩子們,也更懂得珍惜保護生態環境。

冒險不一定等於危險

專業訓練讓家長放手

投入冒險教育多年,謝智謀經常帶學生上山下海,曾到美國阿拉斯加划獨木舟、到紐西蘭單車環島、攀登喜馬拉雅山島峰、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等,這些任務都有一定難度,要如何做好風險管理,並讓學生父母放心,這是一大課題。

謝智謀剛開始推動冒險教育時,家長們都覺得很陌生,因此每學期他都會辦成果發表會,邀請家長參加,讓家長看到孩子參與這些活動後的改變,他也會到中小學演講或舉辦家長座談會,讓家長認識冒險教育的內涵,從有意願者開始參與,等到成效出來後,其他家長慢慢就能接受。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也納入戶外教育,並列為校訂課程。要推動戶外教育,教師的專業很重要,即使是攀登難度較低的七星山,上坡下坡怎麼走、水怎麼喝、衣服怎麼穿都是學問,一個小山就可能需要四到五種戶外專業知識和技術,因此教師必須精進相關專業和強化實務經驗。

除了帶學生參與戶外活動,謝智謀認為,學習的方法也要改變,不能像過去一樣還是死記知識,必須要讓教育跟生活情境結合,並加以活用,當學生的實際體驗愈多,才愈能理解所學的東西,而教師不能只是告訴學生該怎麼做,而是要引導學生從真實經驗中去思考問題。

「不要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朵」,謝智謀坦言,任教後接觸許多學生,發現教育現場太崇尚記憶知識和分數,導致孩子們缺乏真實經驗,失去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適應外在環境變化的能力也被削弱,他也希望家長能夠學會放手,讓孩子有更多探索自己和探索世界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