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闡述創會會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理念思想。圖/人間社記者覺培。
記者妙熙/法國巴黎報導
全球佛教代表世界和平交流10月3日隆重展開,此次會議地點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會議廳,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闡述創會會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理念思想,意義深遠。

圖說: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闡述創會會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理念思想。圖/人間社記者覺培。
心保和尚表示,國際佛光會是聯合國的NGO會員,應該關心聯合國關注的議題,如全球貧窮、教育、疾病、氣候暖化等,身為佛教徒要關心世界,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的範圍很廣,可以超越個人、社會、國家,甚至饒益有情。但也不遙遠,因為就在每一個人的起心動念中。
因此,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下了這樣的定義:「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契理契機的佛法,只要是對人類的利益,福祉有所增進,只要是能饒益眾生,對社會國家有所貢獻,都是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就是佛教。」那麼為何要加上「人間」?
心保和尚分析,二千五百多年前,佛在世時稱為原始佛教,佛滅後百年為根本佛教,之後分裂二十多個部派,稱為部派佛教,隨著佛教傳播世界各地,有所謂的南北傳佛教等。這些發展和佛陀的本懷又是否相同?
佛法在流傳的過程中,變化很大。例如,「空歡喜」一詞,很多人認為誤以為有所得而歡喜,事實上是白歡喜了。然而,佛經上的意思卻是因為了解空性,而獲得歡喜。兩者意涵,相差十萬八千里。
有鑑於此,星雲大師要將佛教回歸到原意,表明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佛教並不是高深的學問,亦非山林佛教,當初佛陀開示佛法,上至國王,下至百姓,各階層受益,普及人間,就是人間佛教。

圖說: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在交流會的致詞中,闡述和平的普世價值。 圖/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
「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經‧等見品》寫到,成佛要從人間。因此,心保和尚進一步指出,菩薩道是通向成佛必經之路。在大眾中,學習每個人的優點,圓滿自我的人格。例如,參加佛光會,遇到許多人事物,增廣見聞,日子久了一定會進步,也許你自己看不見,但是大眾看得到。
菩薩道就是我自己好,也希望看到別人好;我自己獲得利益,也希望別人得到利益。眾生一體,世界都與我有關連,人間佛教的信仰,也正在為關懷世界而展開行動,這與聯合國所推動的方針不謀而合。
如同星雲大師所說的,人間佛教是一種大乘菩薩道的思想,依眾生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將生活融入佛法,當下的淨土就是實踐人間佛教而成就的。

圖說: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闡述創會會長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的理念思想。 圖/人間社記者覺培。
「我們在學佛,學久了,就跟佛一樣。如,先學佛的千分之一,學大師的百分之一,學久了就像。一定要有信心!」心保和尚話鋒一轉,引述大師的話:「人間佛教不一定要去成佛,我們現在所需要的是覺悟!」
覺悟,不是用說的,而是去經歷與實踐。所以經歷與實踐很重要,這也就是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原因了。
身為佛光人,做萬種事,結萬種緣,讀萬卷書,行佛在人間,也在人間覺悟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