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摺疊的螢幕技術,是許多廠商日夜鑽研的項目,觸控業者開發的奈米銀技術日漸成熟,全球觸控科技有望出現重大突破,翻轉現有的智慧手機、平板、大型數位看板的應用方式,進而實現可摺疊、超輕薄等使用者體驗。圖/美聯社
可摺疊的螢幕技術,是許多廠商日夜鑽研的項目,觸控業者開發的奈米銀技術日漸成熟,全球觸控科技有望出現重大突破,翻轉現有的智慧手機、平板、大型數位看板的應用方式,進而實現可摺疊、超輕薄等使用者體驗。圖/資料照片
編譯陳昱翔
可摺疊的螢幕技術,是許多廠商日夜鑽研的項目,觸控業者開發的奈米銀技術日漸成熟,全球觸控科技有望出現重大突破,翻轉現有的智慧手機、平板、大型數位看板的應用方式,進而實現可摺疊、超輕薄等使用者體驗。
國內觸控大廠宸鴻TPK-KY總經理謝立群指出,目前主流觸控技術ITO(氧化銦錫)雖然相當成熟,產品良率也高,但始終有許多物理限制,包括無法彎折、重量與厚度受限等問題。
而奈米銀具備可撓、高導電、輕薄等特性,有望掀起下一波觸控科技革命浪潮,多年前就開始投入發展。
目前觸控螢幕已廣泛運用在許多電子產品之中,包括了智慧手機、平版、筆電、數位看板、電視等生活必備產品,但是為了讓裝置體積更輕、更薄、更小,業者持續開發更新穎的觸控技術,以滿足用戶需求。
其中,大型互動式顯示板,不管是教室、會議室,或者公眾看板、展示櫥窗,都有觸控需求,需要高導電性的奈米銀技術;而近年來摺疊式手機正處在萌芽階段,也必須利用到具備可撓性質的奈米銀技術。
各種顯示產品、各種尺寸在彎折、彎曲應用上,都必須要能夠滿足「大」、「軟」兩個主流應用發展方向,才能得以實現科技新生活。
TPK積極開發奈米銀技術作為感應原材,目前在全球市場,總共擁有170多項專利,占全球相關專利比重約達到7成,而TPK從感應器的生成到模組製作,都提供客戶一條龍生產方式,充分掌握關鍵供應鏈。
事實上,奈米銀技術並非近幾年才出現,早在數十年前就已被開發出來,但礙於銀線的寬度無法進一步縮小,硬要應用在裝置上,用戶肉眼即可看到螢幕有一條又一條的線,影響使用體驗。
奈米銀技術日漸成熟,目前銀線已經從55奈米,微縮到9奈米,已經到達肉眼難以看見的程度,加上量產的成本也正在逐步大幅下降,有不少消費性電子品牌廠相當有興趣導入此一技術在未來新發表的產品中。
謝立群預言,奈米銀技術在未來10年內將會廣泛的在各項科技產品中看見,雖然短時間內仍難以完全取代ITO技術,但是依舊能夠掀起新一波科技革命浪潮,廠商也都正在摩拳擦掌,隨時準備迎接這波新商機。
謝立群指出,未來可撓式的應用面會愈來愈廣,而傳統ITO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應用,奈米銀有機會興起。
因此過去幾年,TPK除了持續改良技術之外,也積極打造專利壁壘,在有專利保護之後,未來就能讓此一技術了發揮最大價值,讓台灣科技公司再次於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科技〉周刊
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