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之至】 粘碧華首飾設計百種 文/黃長春 |2019.10.01 語音朗讀 49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粘碧華設計的刺繡首飾〈五飛鳥〉。圖/粘碧華 粘碧華花卉紋首飾設計〈懸條樹翅葉的墜子及耳環〉。 圖/粘碧華 粘碧華以新藝術思維設計的〈綠榴石項鍊〉。圖/粘碧華 文/黃長春 「小時候過端午節,母親常繡些紅蘿蔔、紫茄子、小公雞與大老虎之類的各種動物與蔬果香包,給我們幾個小孩子別在胸前,以便驅邪避魔。我和妹妹都好喜歡這些香袋。有好一陣子,那是我們枕邊最珍貴的收藏。」(註❶)刺繡首飾創作者粘碧華這麼說。 粘碧華生長於文風鼎盛的鹿港,熱愛車繡的母親不僅送給她特殊美感體驗的童年,亦在她心中播下日後走上藝術創作之路的種子。「結婚後,當我打開母親藏有舊絲線的餅乾盒時,或許是睹物思親的感懷,也或許是繡線繽紛色彩所勾起對於千年刺繡文化的情懷,自此便沉浸於刺繡的天地間。」 鐵網珊瑚 蒐羅珍奇 走進刺繡天地後,粘碧華開始研讀二十四史之輿服志,以及沈從文著的服飾史,在整理中國百種針法的同時,亦自創刺繡首飾。「首飾一定要金屬做的嗎?」她質疑著,因此便將美玉、火龍造型繡出,或是將貼布繡的玉璜,還有以漢朝的信期紋、長壽紋、承雲紋等繡紋為主的香囊,以及仿唐人轉枝花朵小繡袋等等,結合中國結製成別針或項鍊等不同首飾。 〈五飛鳥〉項鍊是將新石器時代的造型,和商代器物的鳥禽圖騰做成刺繡首飾。她說:「殷商時代的圖案產於政治威權與宗教祭典所用,為國之重寶的紋飾。然而時代變遷,這些圖案已失去圖騰意義,但神祕強烈的生命造形與色彩,不僅引領我探尋千年文化的奧祕,亦是我設計靈感的活水源頭之一。」(註❷) 為精益求精,一九八○年代,她負笈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學習金工首飾。在陌生的異國環境中,她就像張海綿拚命地吸收歐洲文化。「我每天從肯辛頓宮車站到學校上課,要走很長一段路,周遭的建築本身、窗台、屋頂,以及書店,還有奇花異草都很吸引人,我每天都帶著相機,留下很多美麗的畫面。當時兩岸尚未開放探親,台灣人不能進中國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牡丹花就是在英國。這些日後都成為我設計創作的養分。」 「『花卉紋』一直是貴重首飾中相當受歡迎的圖案。」粘碧華回憶:「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念書時,就讀的金工首飾設計系,接受英國黃金協會的委託,做青年首飾流行趨勢的預測。系主任將研究生十二人分為四組,一組三人,先做市場調查與研究,再提報告。結果報告一出來,每一組都預測花卉紋是來年的流行趨勢中的一個動力。可見大自然的植物紋飾,相當受到重視。」 在英國的古董跳蚤市場,她還購藏到清朝繡品,例如三寸金蓮的鞋。她表示這些繡品都是從教會或修會拿出來賣的,是早期傳教士至中國福傳所購藏的,目的是為展示中國文化與教育所用的,「收藏一定要具備足夠的藝術史知識以及好眼力,而好的作品也能讓自己的眼界及技藝提升。」她這麼說。 回到台灣後,粘碧華開設「鐵網珊瑚」珠寶首飾設計公司,「鐵網珊瑚」指的是以鐵網置海取珊瑚,有蒐羅珍奇與網羅人才之意。是她取自明朝朱存理著作之書名,內容與書畫收藏有關,她說:「具有深邃文化的首飾設計,無須在紅塵世界與茫茫人海中尋找,只須進入到『鐵網珊瑚』便可獲得。」 首飾的美學標準在於設計 粘碧華認為首飾設計者,應以歷史知識與美學為依據,才能看清設計的得與失。二○○七年,便將多年的研究與設計,整理成《首飾設計百種》。在本書中,她述及各個文明之首飾原型,與其流傳的歷程,後來都成為現代首飾造型之基礎。以下為本書之精華摘要: 所謂的首飾原型,有兩大類,一是儀式飾物,如信徒將神聖符號與象徵信符,如十字架、卍字文或八吉祥的八寶圖案製成配戴的首飾;而通俗類型的首飾,則因時代、地理、天候與礦產的不同,而產生不同文化與審美觀的首飾。 例如:古埃及於舊王國期間,經第一中期的戰亂,阻斷首飾的發展,貴金屬的首飾少了,作工也變粗糙。這種現象要到第一中期晚期,政局回穩,經濟恢復原氣,才再有精美的首飾出現。第一中期的晚期出現了一個光輝燦爛的造型,即雙套結(Reef-Knot, or Heracle' knot)的造型。 這個外型簡潔美麗兼具護身功用的雙套結,後來流傳千古,不只在埃及,還影響了希臘羅馬文明,並間接影響了希臘羅馬文化圈的眾多文明,甚至到了今日,這個結形還威力猶存。粘碧華提到在旅遊印度,發現到雙套結的飾物時,大感驚訝之餘,不得不歎服文化流傳的力量,是何等的深遠廣袤。 所以,在首飾設計的態度上,她始終抱著謙虛的態度,因為優美傳統的薪傳,並非一成不變的,它有可能因應時代而再塑造再進化。從歷史的審美觀來看,首飾設計的美學,與政治、宗教、經濟與社會結構有關。例如西元三世紀,羅馬人給奴隸戴上狗鍊似的識別證,可謂為後世項鍊原型之一種;中世紀的位高權重者,雙手就穿戴六、七個戒指,以表示其身分的尊貴。 她強調:「現今首飾的美學標準就在於創造性與美感,重點在於設計,勝過珠寶本身。設計師的工作方向應是結合理念、生活與文化。如果藝術史通了,一看到石頭的裸形與色系,就能聯想到應以何種歷史文化為背景來設計,例如將十九世紀所流行的新藝術線條──自然曲線的轉折花枝,以及捲曲花紋的傳統,融入現代幾何的品味之中,就能將文化穿戴在身上了……」 註解: ❶粘碧華著,《刺繡首飾》,海風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五月出版,頁二十二。 ❷粘碧華撰,《華山紅館:珠寶與刺繡─粘碧華複合媒材藝術展展品解說》。 參考資料:粘碧華著,《首飾設計百種》,雄獅美術出版,二○○七年四月出版。 前一篇文章 【隨花集.紅樓夢】百年科技願景──《紅樓夢》飛車大賞(5-4) 下一篇文章 【石齋夜話】余秋蓉樂當貓頭鷹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觀「室閒茶味清── 盧廷清茶掛書藝展」疫情下,李賢文24節氣的創作【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的純粹與超越【藝之至】 石守謙藝術形式最關鍵【藝之至】 李欽賢百年舊驛在地色彩【藝之至】 李欽賢從美術史認識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