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系外行星探測器「黛絲」耗時一年半,在年初捕捉到黑洞撕食恆星的畫面(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系外行星探測器「黛絲」耗時一年半,在年初捕捉到黑洞撕食恆星的畫面。NASA在驚呼「這是十萬年一見」時,二十六日也對外公開模擬影片,讓大眾一窺恆星受龐大重力場撕裂的罕見時刻。黑洞因不會主動發光而得名,科學家只能趁著黑洞吞食恆星時,迸發出強烈的輻射,來探測研究黑洞。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 TESS),簡稱「黛絲」,在今年一月二十九日首度成功觀測到,三億七千五百萬光年外一個與太陽大小相同的恆星,遭質量為太陽六百萬倍大的怪物黑洞撕碎的初期階段,並密集追蹤了七十九天,才記錄下整個過程,讓科學家大喊「好幸運」。
透過NASA動畫模擬可以清楚了解,被稱為「潮汐破壞事件」(tidal disruption event, TDE)的黑洞吞恆星過程。只見恆星因靠離黑洞太近,受重力擠壓、膨脹、撕裂,外圍氣體溢散到宇宙之間,拖出一條長長的橘紅色尾巴,亮度比太陽高出十倍;恆星核心光盤則隨後被黑洞吞噬。
俄亥俄州立大學天文教授柯內克(Chris Kochanek)形容這發現:「想像一下,你站在鬧區摩天大樓的屋頂,試著扔下一顆大理石,並且要讓石子剛好掉進人孔蓋的小洞。發生潮汐破壞事件比達成這任務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