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月一日起調高消費稅,許多人憂心增稅將影響消費,不利經濟。圖為一名女子在東京一間百貨公司的燈飾部門端詳商品。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政府定十月一日起把消費稅率從現行百分之八調高到百分之十,藉此挹注國庫。不過經濟學家擔心增稅將使經濟衰退風險提高,一些零售與餐飲業者為維持買氣,已事先調降產品的稅前售價,可能迫使各方業者加入苦痛的價格戰。
為轉嫁增稅部分,日本許多商品和服務將迎來漲價潮,不過政府這回為減輕對消費支出的衝擊,除了針對使用信用卡、手機等無現金支付方式提供折扣,還把食品、飲料排除在增稅範圍之外。
一些零售與餐飲服務業者為避免流失消費者,已提前降價,自行吸收增稅成本;許多跨夜營業的企業為避免新制上路在午夜引發混亂,已規畫落實措施,例如7-Eleven等便利商店決定,適用的消費稅率以商品掃描時間為準;非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餐廳連鎖業者Gusto決定十月一日凌晨五時關店前都適用百分之八稅率,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麥當勞也採同樣做法。鐵路業者則從一日的首班車實施新票價。
專家仍擔心增稅措施會使消費者支出縮手。日本連鎖店協會專務理事井上淳表示:「過度削價競爭可能會重新引發通縮。」
彭博資訊經濟學家則認為,日本經濟正失去動能,衰退風險模型已閃爍初期警訊,調升消費稅率可能衝擊第四季經濟,但預期經濟會迅速回升,避開衰退。
安倍政府已經兩度延後提高稅率。二○一四年將稅率從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八,被普遍認為是導致經濟衰退的元兇。這次為避免重蹈覆轍,安倍政府特別讓食品等項目得到「豁免」,並擴張教育等公共支出。
所幸未現搶購、囤積潮
但是如何界定「豁免」項目?例如食品的稅率維持百分之八,但究竟何者為食品?何者不是?例如外帶的漢堡被認定是食品,仍適用百分之八稅率;如果在店裡吃,就被認定是外食,適用百分之十稅率。再者,便當的稅率是百分之八,但在便利店吃便當則需付百分之十的稅。
所幸在「十一」提高稅率之前,消費者並未搶購並囤積物資,也使加稅之後不致出現經濟疲軟。但日本政府為何願意冒此風險?
大型製造業者正經歷貿易衝突的打擊,日本家庭的負擔已經不輕,因此任何可能削弱經濟韌性的作法皆屬不當。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已經從百分之一點八下修到百分之一點三,企業投資大幅低於預估,全靠民間消費帶動經濟成長。
經濟走下坡的國家已愈來愈多,全球也面臨衰退風險當前各大主要經濟體最不需要的,就是這類緊縮性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