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十二日將利率降至負值並恢復資產收購,美國聯準會於十八日宣布降息一碼。預計各國央行都將繼續寬鬆,明年全球利率將下調超過一千個基點。
從美聯準會主席鮑爾在此次決策會議的會後記者會談話來看,美國經濟還不差。他說,降息是對當全球成長疲弱和貿易緊張等正在進行中的風險「提供保險」,美國經濟前景良好且就業市場強勁,「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可透過適度調整利率解決」。
十年來美國經濟一直相當強勁,失業率接近歷史最低點的百分之三點七。但鮑爾也沒把話說死,「一旦經濟真的走下坡,更多次連續降息可能是適當的」,保留在必要時再降息的可能性。儘管鮑爾對美國經濟展望還算樂觀,但此次會議仍透露出一些令人不安的訊息,連續兩次降息就是明顯跡象,因為這種情況只發生在衰退或預期經濟衰退期間。
美國經濟前景確實呈現一些令人不安的跡象。失業率雖仍處歷史低點,但美國八月製造業活動出現三年來僅見的萎縮,預示工廠開始裁員。公債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反轉,即長債殖利率低於短債),經驗顯示這是經濟衰退的前兆。
而全球經濟舉步蹣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日前下修了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至十年來最低,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為二十七年最慢,英國上季萎縮,德國本季可能陷入衰退,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拉丁美洲主要經濟體仍在痛苦掙扎。
消費者現在成為推動全球成長的主力,但製造商可能很快減少招聘,必將使家庭抑制支出。而持續進行中的美中貿易戰與即將在十月底攤牌的英國脫歐鬧劇等外部風險,OECD警告說,這些事件都可能嚴重破壞企業投資、消費者信心,以及全球供應鏈,全球經濟可能進入長期低迷成長的新階段。
特別具挑戰性的是,央行為脫離二○○八年金融危機已用掉許多子彈,已沒有太多空間因應經濟衰退來襲。聯準會的基準利率已降到百分之一點七五至二點○,用這項政策工具對抗下次衰退的空間有限。雖聯準會還可用量化寬鬆來壓低長期利率以增加貸款和消費,從而剌激經濟成長。問題是利率已很低了,新量化寬鬆的功效恐將如批評者所說,徒增資產泡沫。
在歐洲,二○一四年的負利率和二○一五年的量化寬鬆政策確實對歐元區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但現在情況已大不相同。歐洲央行最近一份文件說,在採取負政策利率四年多後,歐元區的負利率存款比例仍低於一成,由於銀行不願或不能向存款人收取費用,因此這次降息傳遞至銀行存款利率的效果可能受限,若存款利率不下降,貸款利率降幅就有限。此外,歐元區長期公債殖利率已大幅下降,因此新一輪購債計畫可能不會再使殖利率明顯下降。
各國政府也可以透過減稅、擴大財政支出來剌激消費與投資。但這方面也非無顧慮,美國本年度的預算赤字已超過一兆美元,創二○一二年來最高,許多國家的公共債務也站在歷史高點,如果國內生產毛額不增加,則增加借貸的風險就很大,財政手段也將難以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