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菊苗煎香美佳甚

文/朱振藩 |2019.09.23
2057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曾讀清末民初人龔乃保所撰的《冶城蔬譜》,他在自序指出:他因「思鄉味紓旅懷」,乃「返棹白門(即南京)……購園半畝,種菜一畦,菽水供親,粗糲終老,所願止此。」其菜園中「有菊花葉」,稱:「野菊與九月菊同時,開小黃花,有香。其嫩薹中蔬料,叢生菜畦旁,春夏尤佳。帶露採擷,指甲皆香。涼暈齒頰,自成馨逸。」此為家父特愛之物,每談及此,必眉飛色舞。

這菊花葉,即菊花菜,它在南京人眼中,身價非同小可。他們有句口頭禪,云:「南京人,不識寶,一口白米一口草。」此草正是外地人不怎麼食用,而南京人視若珍饈的菊花澇(菜)、木枸頭(枸杞葉)與馬蘭頭。而在此三草中,又以菊花澇最為珍貴,嗜其味者,大有人在。

菊花菜何以又叫「菊花澇」呢?原來它容易散失水分,所以菜販在叫賣時,會在上面灑點水,並用水草或溼布覆蓋,務使顧客感覺翠綠新鮮,因而有此特殊別名。

基本上,菊花澇屬菊科,品種可分成小葉及板葉兩種。春夏之際,枝繁葉茂,叢叢翠色;仲秋時節,簇簇黃花,清馨遠逸。可食部分為其嫩梢,不但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還有黃酮及揮發油等。中醫對其評價極高,認為它「味甘、涼、無毒;有清熱涼血,調中開胃,降血壓,清涼解毒等功能。適用於胃熱心煩,便祕口苦,頭痛目赤等症。」

而南京人之所以嗜食此物,據說和岳家軍有關。當年岳飛和金兀朮在牛首山激戰,眼看軍糧無著,宋軍無可奈何,只得自力救濟,滿山遍野覓食。在試過菊花澇後,立感清涼解渴,而且醒腦袪暑,不覺士氣大振,殺得金兵大敗而逃。從此之後,南京地區的人們便在太平盛世品嘗其美味,而在年荒歉收時,則以此充饑,成為不可缺的野菜。

菊花澇可涼拌,可炒食、可煮湯、可當成餡料,吃法多端,妙用無窮,難怪明人高濂在《飲饌服食箋》中,盛稱:「其香美佳甚」。

不過,最有名的菊花菜當推「菊苗煎」,此菜典出南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文云:「春遊西馬塍,會張將使元耕軒,留飲。命予作〈菊田賦〉詩,作墨蘭。元甚喜,數杯後,出菊煎。法:採菊煎,湯瀹(洗),用甘草水調山藥粉,煎之以油。爽然有楚畹之風。張,深於藥者,亦謂『菊以紫莖為正』云。」文中的「將使」應為官銜,張將使名元,字耕軒;西馬塍為地名,在浙江餘杭西。至於楚畹,泛稱蘭圃,出自《楚辭.離騷》,云:「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由上可見,菊以紫莖為正宗,取其和以甘草水、山藥粉油煎,極為清新爽口,讓人百吃不厭。

此外,菊花澇炒食亦極可口;鍋中待油澆熱,放入炒熟即可,手法簡單,清香細嫩,可涼可熱,實乃逸品。

一九八三年時,南京廚師組成的代表團,赴香港舉行烹飪表演,為了一砲打響,用菊花澇搭配鮮筍同炒,取名「菊葉玉板」,香脆鬆透,雋永別致,博得香港食家們一致好評,至今依然讚不絕口,大享盛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