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史 作者:張純如 譯者:陳榮彬 出版社:遠足文化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根據統計,在美國的華人大約有四百五十萬人左右,僅次於印尼、泰國和馬來西亞,居全球第四位。後三者都在東南亞,在中國明、清兩代移民史上,選擇離家鄉較近的異鄉開闢新天地,自是有道理。但美國隔著太平洋,離中國那麼遠,為何也有這麼多華人前往,展開迥異的新文化和新生活呢?
一九六○年代前後,在台灣也有「留美潮」,彼時台灣大學學生的理想就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美國的外籍學生好幾年都以台灣為最多,保持一年兩萬多人左右。這些留學生返國的比例不多,留在美國爭取綠卡、公民證,於是成為華裔美國人。
六○年代後的美國華人,大致平順,甚至有傑出表現,得到平權和比留在台灣或大陸更舒適的生活了。但他們如果讀到二○○三年張純如撰寫的《美國華人史》大概就會捏一把冷汗,慶幸自己晚了近一個世紀才去美國。一百五十多年前的,前往美國開疆闢地的華人,經歷的是一部血淚斑斑的移民奮鬥史!
揭開不公的真相
張純如已於二○○四年英年早逝,享年三十六歲,但她自二十八歲寫作後,即發揮歷史寫作才華,八年內出版了《錢學森傳》、《被遺望的大屠殺:一九三七南京浩劫》及《美國華人史》等三本在美國引起矚目之書。這本《美國華人史》的中譯本,竟然在二○一八年底才在台灣翻譯、出版,真令人驚訝。
或許《美國華人史》卷帙龐大,五百多頁的內容,會讓人以為引經論典的學術味道濃厚,故台灣的出版社遲了十多年才有中譯本。但如今讀者讀了此書,才發現張純如以流暢的散文式文筆,寫了這本書,是很容易吸引一般民眾閱讀的。何況,她也發揮寫南京大屠殺那本書的見義勇為精神,揭露一百五十年來,華人移居美國,幾段時期所受到的各種歧視、虐待、不公待遇等的經過,甚至遭全面禁止入境的「排華法案」的對待,現今華人讀者看來,一定熱血激憤。
她的目的,無非是要爭取美國人認真回顧華人在十九世紀中葉,對美國掏金及建設東西橫貫鐵路的貢獻,甚至於二戰期間,也有華人為美軍參戰、効力,可是歷史上的美國卻經常以種族歧視的眼光和暴力行為回諸華人身上,這是值得現在美國人檢討的。
感人的史詩巨作
本書二十章節,雖採用年代順序方式敘述,但在各章中亦各有一主軸內容,再延伸繞著美國各時代的歷史背景,故讀本書,不僅知華人故事,亦大致像讀了半部美國史了。作者參考史料範圍甚廣,史書、檔案、訪問、報紙、照片等樣樣不少,連美國史上第一位前來美國的華人女性,是一八三四年來到紐約市,成為某個文化展覽的展出人物的阿芳妹,也能在書中讀到。
這本道盡美國華人辛酸和奮鬥歷程的史書,是極具吸引力而感人的史詩巨作,讀者別怕書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