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第一 真實信心世間稀有分第六

星雲大師 |2019.07.27
3116觀看次
字級
炳靈寺石窟第184佛說法圖(局部)/北魏/甘肅永靖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源於實信、正信、淨信之力,能獲無量功德。淨信如清水可以灌溉自性田地,令善根增長,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如何在心田中「種諸善根」?其實只要能自淨其意,隨力用功,比如念一句佛、持一遍咒、誦一卷經、參一刻禪等加行,都能增益我們的善根功德。

有一天,有個婆羅門來請教佛陀。

「佛陀!我的名字叫做增益,我要如何真正增益善根功德呢?」

佛陀回答:「所謂的增益,是具足持守淨戒、聽聞正法、喜捨不慳、正觀空慧。有此戒、聞、捨、慧莊嚴身心,才是真正的增益善根功德。」

六祖惠能大師也開示我們,欲滋長一切善根,不離眾生身中求:

於諸佛所,一心供養,隨順教法;於諸菩薩、善知識、師、僧、父母、耆年宿德尊長之處,常行恭敬供養,承順教命,不違其意,是名種諸善根。

於一切貧苦眾生,起慈愍心,不生輕厭,有所須求,隨力惠施,是名種諸善根。

於一切惡類,自行柔和忍辱,歡喜逢迎,不逆其意,令彼發歡喜心,息剛戾行,是名種諸善根。

於六道眾生,不加殺害,不欺不賤,不毀不辱,不騎不捶,不食其肉,常行饒益,是名種諸善根。

由於對一切眾生有平等觀,正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於諸眾生中,能遠離諸惡,奉行眾善不疑。我引用一則故事來說明信心的力量不可思議。

舍衛國的東南邊,有一條大河,河水淊淊,深不可測。岸上有五百戶人家居住,他們從未聽聞過佛法。

佛陀觀察他們得度的機緣已經成熟,便到河邊的一棵大樹下靜坐。村民們被佛陀放射的光明吸引,紛紛圍坐於樹下,佛陀為他們說五戒十善法,村民們雖然心生歡喜踴躍,但是並未完全信受奉行。

此時,對岸有一個人涉水而來,五體投地向佛陀禮拜。眾人驚怪說:「我們久遠居住在這河畔,從來沒有見人涉水登岸,你是何方天神,有什麼奇妙的法術?」

那人答道:「我是住在河的另一側的人,聽說佛陀在此說法,我一心渴仰甘露的滋潤,於是請問河岸邊的人,他們表示水只齊踝,我因為深信不疑,便涉水前往,並沒有什麼神奇法術。」

這時,佛陀歡喜讚歎:「善哉!善哉!憑著至誠懇切的真信,能度生死大河;這數丈深、數里闊之水,如履平地,又有什麼神奇?」

所以,信心是肥沃性田的土壤,是灌溉的雨露,是催花結果的和風煦日。菩薩欲行離相度生、無住行施的事業,持戒、修福,種諸善根,是因中修行必備的資糧。就像《維摩詰經》所說:

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

雖行無相,而廣度眾生,是菩薩行;

雖行無作,而現有受身,是菩薩行。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經文中說到,一念生淨信的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一念生淨信的眾生,不應取著諸相。何謂「不取法相」?意即,除了不取我相,也不應被「我」以外的所有存在(法)的相狀所轉,視之為實有,這是破「有」病。何謂「不取非法相」?雖破萬法實有,知諸法空相,但也不可被空所轉而滯於空,須知我、法俱空,而空亦復空,「空」病亦須除!一念生淨信的眾生,應不取著我、法、空三執,方能與實相般若同聲應和。

經文中提到:「若心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這裡的四相,不是針對二乘行者開示的破除五蘊假合為我,而是更深入細緻的為發大乘心的菩薩行者說四相應破除。

(一)我相:以為有個我在度眾生。

(二)人相:以為有眾生是為我所度。

(三)眾生相:有能度、所度種種差別妄想。

(四)壽者相:對於所行,執著不捨。

我執四相是墮入「我見」,法執四相則陷於「有見」,空執四相不免又執取有個「空」可得。因此,應掃蕩「我」、「法」、「空」三相,將我相、法相、非法相等四相盡除。如道川禪師的偈頌:

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

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

因為手指的開合,才有拳和掌的差別相,手指的本體沒有改變。就像佛陀在《大般涅槃經》說:

「譬如金師,以一種金,隨意造作種種瓔珞,所謂鉗、鎖、環、釧、釵、鐺、天冠、臂印;雖有如是差別不同,然不離金。」

佛陀先要我們於此章句生實信,又怕我們執取世諦文辭,為了蕩相除空,不得不囑咐,不應取著有個我於此言說章句生實信,獲無量福德;有個法能令我等解脫;有個空相牢固不破。因此,佛陀明示我人,不被諸相所惑,才是淨信。不應取著法相、非法相,因為,是佛法的有時候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有時候卻是佛法,這不是哲學的辯證,而是要明白「法無定法」,生命才能有圓通無礙的智慧。

只要我們有慈悲有智慧,一切法皆是佛法。比如:末利夫人於持八關齋戒期間,著華鬘、香油塗身,這是犯戒不如法的,但她所為卻是出於救御廚性命的悲憫心,這何嘗有違背佛陀的慈悲教誡呢?佛陀在因地修行時,為了救五百人的生命而殺一賊人,這種殺一救百之舉,是源於慈悲和智慧,又豈能用罪相去做斷論?

雖說諸法空相,但真正的事佛持戒,是愍念眾生苦,作出種種方便救濟。如《佛說分別經》提到,事佛有三等:

(一)魔弟子事佛:雖受佛戒,心樂邪業,不知罪福因果,意智迷蒙,入邪見網,是為魔弟子事佛。

(二)天人事佛:受持五戒,行十善業,信有因果,壽終之後,即生天上,是為天人事佛。

(三)佛弟子事佛:奉持正戒,廣學經戒,修治上慧,知三界苦,心不樂著,欲得解脫,行於四攝六度,愍傷眾生,欲安濟之。不貪身命,知死有生,求長益福,不為邪業,是為佛弟子事佛。

我們若要會得「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的無上密意,就要能拂去法相、非法相的迷翳,做個真正事佛的真淨佛子。我再引用禪宗的公案,解釋什麼是法相和非法相。

有一天,蘇東坡準備去拜訪佛印禪師,事先寫信給禪師,要他如趙州禪師迎接趙王一樣,省去迎接的繁文縟節。

蘇東坡自得已解禪心妙趣,要佛印禪師以最上乘之禮,不接而接,和他應和。可是,佛印禪師仍然站在寺門口迎接他。蘇東坡不禁得意的嘲弄道:「你的道行,比不上趙州禪師的灑脫放曠,怎麼也不免世間的俗套,空費草鞋錢來迎接我呢?」

蘇東坡以為禪師這回必定啞口無言,甘拜下風,豈料禪師揮著蒲扇,悠悠的作答:

趙州當日少謙光,不出山門迎趙王;

怎似金山無量相,大千世界一禪床。

蘇東坡看的是迎接的「法相」,佛印禪師法、非法相俱遣,以大千世界為禪床,何曾有起臥接送之相?

四、佛陀說法,借筏度岸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無論宣揚阿含、方等、般若、涅槃等諸法義,乃至《金剛經》所言的住心、伏心種種方法,不過都是借筏渡岸。未登岸者,應以「言說章句」為渡生死河流的寶筏;已登岸者,則應捨筏,不再揹負!

禪宗的丹霞禪師燒毀佛像尋找舍利,也是一番老婆心切,希冀吾人擦亮心眼,從禮敬的佛像中,去探索有個不壞的金剛舍利身。

禪宗史上,禪門巨匠為生死大事,不惜血肉之軀,苦行勞役,擔柴挑水,諸多行業,才有「一擊忘所知」的頓悟契機。般若妙諦,絕非頑空者所以為的斷滅虛無。

般若是什麼?有四種階次:

(一)人乘的般若:具正知正見,信因果罪福,聞正法能不輕毀。

(二)二乘的般若:了知四聖諦、十二因緣,能證聲聞、緣覺等果位。

(三)菩薩的般若:知緣起性空之理,不厭不離,行度眾事業。

(四)諸佛的般若:如空中映像,水中顯月,隨緣應現,湛然不動。

我們從人乘的般若要進階到諸佛的般若,只要對《金剛經》的言說章句生實信,就能幫助我們打破妄想分別的侷限,走出法相、非法相的虛妄自縛。

金剛如寶石,明照四方,趕走我們心性的黑闇;

金剛如慧劍,快利準確,斬斷我們妄想的亂麻。

所謂金剛般若智慧,旨在不取法相、非法相,從中了知如來施設種種方便,皆是借筏渡岸的一片真心!我借用一則公案來說明。

一個嚴寒的冬天,大雪已落了三天。有一個乞丐去敲榮西禪師的門,顫抖的說:「禪師!我和妻兒已多日粒米未進,連日的大雪又使舊疾復發,禪師你幫個忙,不然我們全家都要餓死了!」

禪師聞言,油然生起悲憫,但是寺裡也沒有多餘的食物,身邊也沒有什麼錢財,如何能幫助他呢?禪師忽然想起有一些準備替佛像塗裝用的金箔,於是毫不猶豫的拿出來交給乞者去應急。

座下的弟子不滿禪師的決定,抗議道:「師父!那些金箔是替佛像裝金的,你怎麼輕易就送人?」

禪師平靜的回答:「我是為了尊敬佛陀,才這樣做的!」

弟子們聽不懂禪師的話,憤憤的反駁道:「師父!你把佛陀聖像的金箔送給人,這叫尊敬佛陀嗎?」

禪師大聲喝斥道:「佛陀累劫修行,為眾生捨血肉骨髓,在所不惜!佛陀怎麼對待一切眾生?你們只看到金塑的佛像,怎麼看不到佛陀的心?」

榮西禪師把塗裝佛像的金箔拿去救濟乞丐,是發自悲憫眾生的痛苦,與佛心契合相印。傅大士有首偈頌,可以做為我們勘破妄相,明白密意只在汝邊,別無他處的敲門磚。

三佛威儀總不真,眼中瞳子面前人;

若能信得家中寶,啼鳥山華一樣春。

如趙州禪說所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人人有個自性天真佛,恁麼劫壞空滅,亙古不燒不毀。

習題

1.正信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2.持戒修福和般若空性有什麼關係?

3.為什麼取著法相、非法相,就無法與般若相應?

4.如何在生活中不被諸相所迷,而見般若實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