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鏡哥 幫視障找回被偷的光

陳玲芳 |2019.07.25
2406觀看次
字級
甘仲維昨在記者會後示範透過AI視障輔具OrCam MyEye閱讀記者名片。圖 / 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十年前,二十九歲的甘仲維因「急性青光眼」導致失明,人生在一夕之間變色;後來在家人與社工扶持陪伴下,走出低潮、突破困難,成為交通大學第一位視障博士。失明帶來的不便,讓擁有資訊管理背景的他,放棄美國高薪工作,留在台灣發揮專長;他期許自己「失明但不失志」,善用科技頭腦,為視障者與身障者打造無障礙App,讓大家都能找回「被偷走的光」,一圓生命夢想。

目前擔任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產品經理的甘仲維,也是臉書「墨鏡哥」粉絲專頁板主,人稱「墨鏡哥」。昨天他在「2019年 ATLife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展前記者會中,戴上全球首支為視障者打造的AI眼鏡,分享如何藉AI輔具,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問題。

二○一五年,甘仲維投入「i-AIM」App開發,從障礙者角度,重新思考如何處理視障者在網路空間的需求。i-AIM的初衷是幫助失明的人,即使明眼人不在身邊,也能獨立完成想做的事,透過手機的拍照、錄影或是視訊功能,在App另一端的明眼人,可以充當視障者的眼睛,即時幫助視障者辨別物品、辨識方位、找東西或是提供出門前的穿搭建議。透過概念影片,也反思到「視障者其實和正常人一樣,也有美感需求」。

甘仲維說,因工作需要,他必須涉獵大量資訊及知識,從原本直接閱讀到必須經過繁瑣程序,才能緩慢的閱讀,讓他相當不習慣,他感慨說道,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花比別人多兩倍、三倍的時間及心力,才能向他人證明「我做得到」。在接觸AI視障輔具前,能用的只有手機。但手機需要精準地瞄準、拍攝,對於不習慣科技產品的視障者來說,其實很不易操作;如今,透過AI視障輔具OrCam MyEye,只要用觸碰的方式即可很便利且省時地閱讀資料,對於全盲或者視力不清的人,是很方便的輔具。

「墨鏡哥」從小在香港、星馬等地國際學校及美國名校加州大學就讀,返台後考上交大資管所,畢業就被台積電延攬,後轉任Yahoo奇摩首頁負責人,人生看似一片光明。二十九歲那年,他如常走進辦公室,打開電腦工作沒多久,就突然一陣頭痛,原本不以為意,卻在下午開完會後「眼前一黑,什麼都看不到!」緊急就醫,確診為眼壓太高引發「急性青光眼」,必須馬上開刀。他天真以為「動完手術,就會看見」,孰料之後一共開了十一次刀,視力仍無法恢復,被醫生宣告「全盲」。

投身公益

他「獲得更多」

正值青壯年的甘仲維,失明後的生活幾近停擺,剛起步的事業與博士班課業都被迫中斷,未婚妻也離開他,讓他對人生感到絕望,幾度尋短。所幸,家人與社工鼓勵,讓他順利完成博士學位;博士班畢業後,求職四處碰壁,直到獲Google錄取,因為面試主管問他:「如果想為視障者做事,何不留在台灣?」因而留在國內貢獻所學。

「天無絕人之路」,甘仲維有感而發說,很多事都不該輕言放棄,如他投入長達十年的義工服務,小孩的童言童語,取代世俗異樣眼光,為他帶來無比力量,也讓他開始透過智慧型裝置與輔具,克服專業領域研究限制,積極推動「網頁無障礙化」以及「視障應用軟體開發」。

「你是有能力的,只是有些不方便,不需要被同情!」交大研究所指導教授陳安斌老師的一席話,他銘記在心,從此積極為公益、視障慈善演唱會獻聲,拍攝公益影片,透過創作與歌聲,走出黑暗、重新面對人群。驀然回首,才發現原來自己一路走來「失去很多,獲得更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