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一名三歲女童出生後即被發現有心室中膈缺損,從嬰兒時期就因併發心臟衰竭,有呼吸喘、心跳快、肝臟腫大、盜汗及體重成長過慢的症狀;雖然服用藥物,但依然造成葉小妹妹的心臟負擔,經施以心導管手術,順利把心室中膈缺損關閉,女童狀況已逐漸恢復,體重增加,運動也與常人一樣。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導管室主任徐宗正解釋,心臟有左右兩個心室,中間有心室中膈做為分隔。心室中膈缺損是指在心室中膈上有了破洞,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百分之三十三;約每三百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個有心室中膈缺損。
他說,臨床上,病人所表現的症狀和心臟中膈缺損的大小有關。而手術治療又可分為傳統外科開刀手術或經心導管手術,但因每個人狀況不一樣,是否需要接受治療、何時接受治療及接受那一種治療,其心室中膈缺損的大小及形狀、病人的年齡及臨床症狀的表現,都是評估的依據,須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