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大學經營與營利事業

 |2019.07.15
1952觀看次
字級

政治大學於日前傳出將在下學期提出「員額分配草案」,以學雜費和研究費量化各系所資源使用情形,若是損益無法平衡則遇缺不補教師,最後任由自然淘汰、關系裁撤。

面臨少子化壓力,高教市場早已飽和,一些招不到學生的私校被教育部鎖定要求退場,逼得各私校精打細算其招生報到人數,一一盤點各系成本效益,對於招生不佳的系所要求減招或是改名停招。私立大學有其成本考量且又受迫於教育部退場機制,自然就得從商業利益角度,斤斤計較哪些系所可以招到較多學生,就增加該系招生數;哪些系所無法招到學生,就自動關門。學生數就如商品銷售量,當銷售不佳,就得下架。

近幾年,一些大學系所名稱就會不知不覺消失在大學選填志願名單中,畢業系友回到學校時才發覺原有系所已被改名或被停招,再也找不到母系,這是台灣高教市場變化結果,在私校經營成本壓力下是無可厚非,國立大學經費都是由國家編列預算,實無成本考量,則無必要訂出此種經濟商業利益考量的成本效益來決定系所去留。

目前大學一些已退場停招系所,大部分以少有就業市場的文史哲或是純學術理論的理學院科系為主,要不然就是一些就業市場過於飽和科系。

在教育部開始把大學定位為職業訓練所時,大學教育目標就被商業化,當一個科系無法滿足學生畢業就業市場的需求時,這個科系就難以招生,自然就會成為被學校檢討對象,減招、改名或停招就會在教務會議中被提出來。

換言之,大學早已變為公司型態的職業訓練所而非教育機構,大學不再以培養學生全人教育為主,而是以專業技能職訓之目標為主;大學教育不是讓學生了解自己、幫助學生成長讓他們畢業後去追求人生更高目標,而只是在培養學生就業的一技之長。

現在的大學幾乎完全以專業化、技術化、職業化和就業化為教育方針,未符合此功能的科系在沒有學校支持下,就會因學生太少不符合成本效益而被淘汰,由私立大學的文、理學院之科系逐一減班、停招便知一二,若非有些學校因為開設教育學程,則這些系所早已關門大吉。

今國立政治大學也提出「員額分配草案」,從招生和教師員額去計算其成本,這對其他國立大學也會有群起效之的影響,在招生至上要求各科系去改善課程設計以符合學生畢業需求,此種市場化功利影響,對台灣高教發展將會是愈來愈走向商業化,也讓台灣大學教育目標不再以教人為主,而是培訓大學生成為一個職人而已。

長榮罷工事件,已可看見勞資雙方若只以各自利益來看問題,則是難以協調,也不會圓滿落幕。當一所大學過於功利計算學生數,則如何教導大學生不以功利去盤算其未來人生呢?倫理、道德、對社會和人的基本關懷將不再是大學教育目標;則我們大學生在畢業踏進社會之後,將會以什麼心態去面對其人生呢?整個社會和國家發展也是否只有利益算計呢?請不要再以學生數來評鑑一個系所是否存廢,大學絕對不是以營利為主的商業機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