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惠中寺每年六月,都會舉辦一場為期一個月「希望與未來」的馬拉松。這場馬拉松每年現場及網路吸引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參加與觀看,沒有汗水,只有淚水和感動,以及感動之後傳遞出去的陣陣漣漪。
今年的主題是「無畏─人生行旅,無畏的二十九堂課」,邀請了林懷民等二十九位老師分享他們生命中的困境與無畏。
生死存亡之際,我們要如何面對恐懼?蔡璧名老師從癌症的鬼門關走出來,她把莊子的「心齋」教給大家,心靈的齋戒是去掉負面的情緒。孫翠鳳老師大病初癒,立馬上台排練,完成明華園創團九十周年公演;星雲大師說孫翠鳳老師是用戲弘法,孫老師說她的無畏是因為「責任」。
對於許多人而言,轉職和退休也是人生重要的關卡。林懷民老師以「憨憨向前行,佛祖會保佑」為題,即將在今年退休的他,娓娓道來雲門舞集的創立,是因為他的「憨膽」。而談到退休,他提到國外許多著名的舞團在總監退休後便宣告解散,對他而言,雲門和雲門精神的永續更重要。「大智若愚」也是一種無畏的精神吧!雲門舞集從創立到「浴火」重生,沒有「憨膽」、沒有「信仰」,恐怕是不容易繼續前進。
連續幾年參加惠中寺的希望馬拉松,我發現這場心靈的自我競賽,從前幾年的嚴肅,漸漸變得活潑起來:聽得到聽眾的尖叫聲,演唱會式此起彼落的鼓掌。我相信,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加入這場賽事;我相信,有愈來愈多的人愈聽愈年輕;我相信,因為無畏,希望在,在不遠的未來。
高明裕(台中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