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日本奈良,遊客們所想到的必然是鼎鼎有名的梅花鹿,但我們這次是為賞梅而來,所以就沒有入境隨俗的拿鹿仙貝去餵養鹿群了。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到了日本奈良,遊客們所想到的必然是鼎鼎有名的梅花鹿,但我們這次是為賞梅而來,所以就沒有入境隨俗的拿鹿仙貝去餵養鹿群了。
既是賞梅,月瀨梅溪、賀名生、廣橋,這奈良三大梅林當然不能錯過。而且這三大梅林都是在山野之中,不僅以梅花的美麗著稱,還因種植面積廣闊,因此也以壯觀的梅海而有名。
月瀨梅溪
《玻璃面具》是日本近代家喻戶曉、且被搬上電視連續劇演出的漫畫,其內容講述女主角北島麻雅學習演戲和成為職業演員的奮鬥歷程,以及女主角最後以演繹名劇《紅天女》為其終極目標的故事。
漫畫中的名劇《紅天女》中的女主角「紅天女」,是一位居住在奈良縣深山裡紅梅谷的千年梅花精。而在現實世界中,日本奈良縣的確有個如人間仙境般夢幻的梅林──「月瀨梅溪梅林」。我想,漫畫家應該是遊覽了此地得到的靈感吧?
月瀨梅溪流經奈良市、京都府、三重縣交界的美麗山谷。山谷溪流兩岸及溪邊山上種植了近一萬株的梅樹。西元一九二二年(大正十一年),月瀨梅溪梅林成為全日本最早被官方指定的名勝,每年二、三月,一萬多株梅花樹盛開於溪谷兩側,紅、白落花漂流於潺潺溪水之中,甚是淒美壯麗。
這些梅樹的起源,據傳是西元一二○五年左右,由山谷中的真福寺內的天神神社開始種植的,迄今已有八百年的歷史了。
到了十七世紀江戶前期,此間已成為日本當時騷人墨客、王公貴族經常造訪遊賞的祕境。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一六四四~一六九四)還曾於此處留下:「春降臨,景色維嶽與梅」的俳句。
日本古代漢學大師齋藤拙堂(一七九七~一八六五),也曾以漢文寫了《月瀨記勝》文章,內容從〈梅溪遊記一〉至〈梅溪遊記九〉,最後並附他所作的十首歌詠梅溪的七言律詩〈梅溪十律〉共十篇短文。其漢文造詣之深,用詞遣句之美,文采斑爛,十分精采。細讀其文,很難讓人相信是出自日本人手筆。
根據文中所述,沿著溪谷兩岸以種梅為業者共有十個村莊,這十個村莊分別屬於「和州」和「伊州」。他在首篇〈梅溪遊記一〉中,這樣形容月瀨梅溪的勝景:「十村之梅不知幾萬株,然不盡臨谿,臨溪者最為清絕。谿發源於和之宇陁,歷伊之名張。而到於此,廣殆百步。尾山在其北㟁,嵩月瀨桃野在其南岸,危峰層巖,簇簇錯立其間。梅為之經而松為之緯,水竹點綴之。」
短短數語,已足以讓人神往不已。而文中所謂「和」、「伊」就是指「和州」和「伊州」。
〈梅溪遊記二〉文中,齋藤更將中國以植梅聞名的勝地與月瀨梅溪作一比較:「更求之西土,以梅花名者。杭之孤山,境蓋幽,花則寥寥。蘇之鄧尉,花頗多,地則熱鬧。唯羅浮梅花村,對峻峰,臨寒溪,而花尤饒。庶幾可比我梅溪歟。」
文中「西土」指的是中國。杭州孤山是宋朝詩人林和靖隱居的地方,而和靖一生未娶,隱居期間,在孤山遍植梅樹,並養了許多仙鶴,自認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所以自古有「梅妻鶴子」的雅稱。齋藤認為此地雖屬幽靜,但梅花寥寥無幾,不能與月瀨梅林相比;而蘇州鄧蔚的梅花雖多,但遊客也太多,甚為熱鬧,是大缺點;只有廣東羅浮村的梅花,臨溪對山,花多景勝,堪可比擬。
當然,齋藤拙堂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距今已近兩百年了,而中國這些地方我都沒造訪過,也就不知近況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