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老年代 自得其樂 陳玲芳 |2019.06.08 語音朗讀 23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沈玉山戲魂上身,聚精會神緊抓每一個節拍。 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吳潤錦到萬華老人服務中心食堂用餐,每次約需花兩個小時的時間,走走停停,只為了感受「家」的溫暖。 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萬華老人服務中心父親節活動(由左至右,潘宇娥、吳潤錦、沈玉山、胡正坤、社工鄒嘉紋)。 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社工鄒嘉紋像家人般溫暖的陪伴。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萬華老人服務中心重陽成果展,潘宇娥展現成果。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紀錄片《日落之前》海報。圖/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 七十一歲潘宇娥,以前是百貨公司的專櫃人員,喜愛打扮自己,幾乎每天到萬華老人服務中心報到,電腦課、律動課、歌唱課都是她的最愛。學習,讓她感到年輕,也讓她覺得「回到快樂的小時候」。 八十歲吳潤錦,中度失智,住在僅能容身的老舊套房裡,每天走路到「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食堂用餐。他走路緩慢,去吃一餐飯要花上兩個多小時,但見到老朋友,有社工及義工的關懷問候,充分感受到「家的溫暖」。 九十二歲胡正坤,輕度失智,他總以「十萬青年、十萬軍」來介紹自己的背景。他與妻子鶼鰈情深,每天都會走路到安養院,探視臥床的妻子。「她能看見我,我能看見她,就放心了!」他最大的願望,是妻子的身體能夠好起來。 九十八歲沈玉山,退休前在理髮公會當祕書,出門一定是西裝領帶,喜愛在頂樓種菜,這是他安身立命的一方天地。閒暇也會拉胡琴、哼唱北管戲曲,自娛娛人;樂觀開朗的態度,讓他在生活中能自得其樂、自在逍遙,令人稱羨。 看電影關懷獨老 以關懷獨居老人為主題的《日落之前》,於五月三十一日全台上映的前一周舉行了特映會,現場有許多關懷獨居長者的貴賓蒞臨,包括導演曾文珍、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創會董事及現任監察委員江綺雯、永東扶輪社社長林正銘、台北富邦銀行慈善基金會代表以及許多義工夥伴。不少人受劇情感動而浸溼眼眶,也感同身受「關懷獨居長者」的重要性。 江綺雯表示,只要我們彼此珍惜對待、相互關心,就可以更坦然面對「老」的到來。她也感謝衛福部社家署公益彩券回饋金補助。本片由榮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曾文珍,歷時兩年多籌備拍攝,片中記錄了四位獨居長者的生活。藉由他們真實感人的生命故事,冀望國人給予更多尊重、關懷及同理心,也鼓勵更多人加入社工及義工的行列。 守護萬華區長者 台灣已於去年三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百分之十四。依據去年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全台列冊需要被關懷的獨居長者,約有四萬五千人,居首的台北市即有五千一百三十三位,其中萬華區占了五分之一比例,凸顯了歷史因素所造成的社福問題。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該會於二○○八年起,以公辦民營方式承辦「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簡稱「萬老」),十年來,兼顧失智老人與獨居長者的照顧關懷,與北護、中興醫院合作,由營養師幫罹患各種慢性病的長者量身訂製健康便當,提供約三百位獨居、失智失能長者一天兩餐、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的送餐服務」,將關心和溫暖送至家中。 同時,「萬老」辦理長青學苑多元創新課程,關懷深入社區,包括居家關懷、電話問安等,打造出一個令長輩感到無比溫馨的大家庭,也成為守護萬華地區長者的精神堡壘。 陳俊佑說,萬華區有許多社經地位較不高的獨居長者,但老服中心有很好的空間可以活動、社交,只要願意走出家門,上課、食堂用餐,或是參加活動,都該被鼓勵。有社工的專業服務,以及義工的投入,讓長者深感被照顧、被關心的幸福,而不是孤單地獨自生活,未來也可以放心地在社會安老,不用擔心老後生活。 送的不只是便當 「送餐義工」扮演著第一線的重要角色,尤其萬華區有許多舊公寓,需將一餐至少十二個便當「扛上樓、熱到家」,短短的時間內,還要觀察長者的狀況,如送餐服務最資深的「李大哥」李正傳,就曾遇過前一晚在浴室跌倒的長者,隔天被發現前一個便當還掛在門把上,敲門也沒有回應,破門救人後才撿回一命。 社會普遍認為「當義工」是退休後的事,但本片特別記錄了年輕義工,希望藉此鼓勵年輕人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投入社會服務行列。三十歲的陳義龍分享「送的不是便當,而是一個關心跟溫暖」;三十八歲的王琇慧表示,同樣的時間「當義工,比玩樂更有意義」。 長期接觸長者,任職萬老社工多年的鄒嘉紋觀察,他們最需要的其實是「陪伴」,儘管做長者服務,需要時常面對「生離死別」,但隨著時間推進,她現在已能轉換心情,就像面對吳潤錦伯伯,「我們能夠陪伴他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其實相當欣慰與感恩。」 代替子女陪伴安老 「每一個人都會老」,當孤獨成為現實,將有可能在獨居的狀態下老去,很多獨居長者如果沒有被很好地關懷、照顧,可能很快就會失智,或是有症狀卻沒有被發現。 天主教老人失智基金會,希望把關懷的觸角,延伸到社會每個角落,陪伴長者走過晚年的「最後一哩路」,盡可能地提供各種資源協助,照顧長輩身心靈,代替子女陪伴他們「安老」。 《日落之前》記錄的,正是你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老年生活。四位獨居長者,各有不同的生活面貌與態度,「老了」是怎麼一回事?這個無法事先體會、預習的生命歷程,我們要如何提早準備? 本片試圖引領這樣的思考,讓我們一起觀照未來可能面臨的「獨老年代」。導演曾文珍尤其希望年輕人進戲院,關注獨老議題,共同創造有尊嚴、有價值的「在地老年生活」。 曾文珍分享拍攝過程中的感動,如過年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社會上卻有很多獨居長者倍感孤單,好在「萬老」每年都會搭配各式節慶,辦理圍爐等活動,讓大夥聚在一起,感受團圓熱鬧的氣氛。她從中看見許多長者,露出以往少見、開心滿足的笑容,令人動容。 她期盼大家身體力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關懷老年人,健康的人幫助生病弱勢者,經濟能力豐足者幫助貧困的人,讓台灣走向更友善的未來,讓人人更有信心「變老」,「獨老年代」也能自得其樂! 前一篇文章 防堵短命癌,3不2要早知道! 下一篇文章 【養眼專欄】夏日游泳池裡,常常一泡而紅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聊聊心裡事 AI 能取代心理諮商嗎?用敬畏之心 擺脫存在性焦慮 作者其他文章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立夏時節養心安神 吃苦瓜消暑降火氣【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吃健康蔬食救地球 北榮從員工餐做起植物性飲食可護腦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