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郭柏川
文/廣容
這幅1954年的〈孔廟大成殿〉是台灣前輩藝術家郭柏川先生的作品,以宣紙及油彩為材料,描繪台南孔廟悠然的暖陽時光。
在畫面最左邊,安排了一個廊柱拉長的線條作為框架,再加上最上方的屋簷,隱然形成一個邊框的效果。因而,觀看者的視線就集中在大成殿,形成視覺焦點。大成殿以濃淡紅色來描繪,豪邁瀟灑的筆觸勾勒出屋脊及燕尾,大小色塊堆疊大成殿之厚重樸實,也塑造出莊重之氣氛。
殿前的石獅也是簡略幾筆勾勒,在郭柏川野獸派之筆法下,府城之陽光灑落在殿前之廣場上,以淡淡青色及米白凸顯出大成殿悠悠時光,緩慢凝止。與之呼應的,在天上是幾許浮雲,米白色調與殿前的色調相映,府城熾熱的陽光也灑落在殿脊上,近乎反白,顯示出陽光之亮度及熱度。而畫面左邊的偏殿形成陪襯,以乾淨俐落幾筆塗抹出造型,在這幅作品中,郭柏川以簡略大氣的筆法及色彩,刷出府城孔廟之厚重歷史感,捕捉了南國炙烈陽光。郭柏川之油畫線條也充分表現東方水墨書法之意境,具有強烈個人特色。
郭柏川(1901~1974)於台南出生,剛滿兩個月時,父親就因病辭世,由母親王赤娘女士扶養長大。郭柏川生於台南市打棕街,即現在海安路一帶。郭家世代是以製作繩索為業,孤苦無依的童年也養成他堅毅豪邁的性格。郭柏川16歲即負笈北上,考上了國語師範學校。
郭柏川在1921年畢業後返鄉任教,並奉祖父之命結婚,不過郭柏川無法受困於傳統婚姻制度,也促使他不斷自我放逐。1928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跟隨岡田三郎助習畫;1937年郭柏川離開日本前往大陸,定居北京12年之久。
1938年他在北平師範大學及北平藝專任教,認識梅原龍三郎及水墨畫家黃賓虹,這也啟發了他創作靈感,開始在宣紙上以西方油彩表現出東方韻味,黃賓虹的亂柴皴法也影響了郭柏川。
1948年,郭柏川返回台灣,在台南工學院(現在改制為成功大學)任教。1953年擔任南美會會長,1974年於成功大學退休。目前郭柏川紀念館設於台南市公園路321巷27號,只限周五至周日開放,是以前郭柏川住宿多年的成大宿舍,可以一探畫家過往遺跡及家常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