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聲音的力量 文╱記者管建濤、何山、楊思琪 |2019.06.01 語音朗讀 21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陶笛愛好者馬良(右)教視障學生吹陶笛。圖╱新華社 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視障學生王丹(左二)和來自東北農業大學的義工一起在校園裡散步。圖╱新華社 視障學生王丹在彈奏鋼琴。圖╱新華社 東北農業大學一年級學生王珏(右) 為視障學生王丹補習英語。圖╱新華社在義工的引導下,一名視障學生觸摸毛絨玩具。圖╱新華社耕讀繪義工任麗群為視障學生朗讀散文。圖╱新華社 文╱記者管建濤、何山、楊思琪 有一種生命,困於黑暗;有一種聲音,點燃希望。 在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閱讀聲、陶笛聲、講課聲……聲聲相續,從未止息。這些來自義工的聲音,幫助五十多名視障的孩子獲取新知,親近藝術,追逐夢想。他們當中,有的登上舞台,有的考入大學,有的重拾生活的勇氣。 雖然「視界」無光,但他們的世界充滿光亮。 我用耳朵找到光亮 聲音,是視障孩子和外界溝通最重要的渠道。在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聲音尤其珍貴。 小瑞童,今年九歲,先天失明。每周四下午,她都會早早站在三樓閱讀室門口,等待即將開始的繪本閱讀課。 「同學們好!」一聲問候傳來。 「任老師好!」小瑞童和她的二十多個夥伴準確喊出了今天的講課老師——任麗群。她是愛心團體「耕讀繪」的義工。 由於盲文書籍數量有限,一些視障孩子點讀速度不高,這些義工便利用活動課時間,為孩子們誦讀繪本。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讀到這句,任麗群便停下來,拿出準備好的毛絨玩具,一一發給孩子。 「這就是軟綿綿的感覺。」長頸鹿、天線寶寶、小白熊……孩子們拿在手裡,貼在臉上,仔細撫摸。 課間,一首《天空之城》傳來,悠揚婉轉。循著曲聲,推開一間教室的門,一個瘦高男孩站在教室一角,吹奏陶笛,面向窗外「凝望」…… 這個男孩叫鄒新宇,初二學生,雙目失明。一向寡言的他,只要拿起陶笛,笑意就會浮上面龐。這首曲子是他前幾天跟著「神笛」馬良老師新學的。 馬良是一位陶笛愛好者,一個偶然機會了解到,特教學校沒有陶笛課,便萌生了教孩子們吹陶笛的想法。 「去年春天上第一節課,來了二、三十個學生,後來又增加到七、八十個,課堂不得不從教室搬到了食堂。」馬良有些遺憾,一個人實在教不了這麼多學生,最後只留下二十五個。 課間、午休,甚至放學以後,校園裡經常傳來陶笛聲。「有些孩子很內向,不願多說話,音樂成了他們表達自己的重要方式。」馬良說。 與平日的喧鬧相比,周末的校園安靜得多。但在一些高年級教室,經常傳出一些講課聲…… 「被錄取了!」十年前視力下降那天起,馬爽就沒想過,自己能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再過幾個月,她將進入山東一所醫學院學習。 她把好消息最先告訴了「姐姐」崔靖宛。崔靖宛是東北農業大學助殘支教志願者協會的大三學生。三年來,她一直給馬爽補習化學。在馬爽看來,「姐姐」的講課聲,是她衝刺高考路上的嚮導。 「盲童基礎薄,學習比較吃力。周末,不少盲童跟著大學生義工多學些知識,既是課內學習的補充,也是不可多得的陪伴。」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盲部教學主任尹英說。 「雖然『視界』無光,但我們用耳朵找到了光亮。」馬爽說。 黑暗中最美的聲音 閱讀聲、陶笛聲、講課聲……這些聲音不似洪鐘震耳,不曾驚天動地,卻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從東北農業大學到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要乘坐一個半小時的公交,往返就是三個小時,大一學生王珏和她的同伴風雨無阻。 二十歲的王丹看不見漢字,小她八個月的王珏讀不懂盲文。講課,全憑一張嘴。 輔導盲文題時,王丹先把題目摸讀出來,念給王珏。王珏記錄下來,再把解題思路講給王丹,王丹邊聽邊記。 有時,兩個小時一堂課,只夠講幾道閱讀題。王珏說:「慢,不怕,只要能讓她多學一點,我就一直教下去。」 相比高年級學生面臨的高考壓力,低年級的閱讀顯得輕鬆許多。但如何選繪本,設計什麼問題,怎麼和孩子互動……成為「耕讀繪」義工們最掛心的事。 在課堂上,讀到舒緩處,他們放慢語速;讀到激動處,他們聲調高揚。隨著聲音起伏,孩子們或神情緊張,或皺起眉頭,或面露喜色,或驟然憂傷……他們喜歡,並且陶醉。 慢慢地,「耕讀繪」形成了默契——樹偉老師講繪本故事,馬瀾老師講兒童文學,秋菊老師講國學經典……每堂課都來兩三名義工,他們從未缺席。 這邊,讀書聲未落;那邊,陶笛聲又起。 「要把孩子的手指分別放在每個氣孔上,告訴他們每個指法代表的音符。一個音高,要唱十遍、二十遍,他們才能記住。」馬良說。 剛學陶笛時,孩子們遇到不懂的地方,不願開口問,馬良很頭疼。但他沒想到,一旦入門,他們竟然學得很快。同一首曲子,普通孩子要學兩節課,他們一節課就能吹下來。 因為「傑出」的表現,鄒新宇得到了一份珍貴的禮物——馬良珍藏多年的限量版陶笛。他把陶笛掛在胸前,當成自己最貼心的寶貝。 不久前的一次「為愛獻聲」主題活動上,鄒新宇和同學一起受邀參加了表演。「這些孩子身上有閃光的天賦,是上天為他們打開的另一個世界。」馬良說。 前一篇文章 探索已知和未知奧祕 下一篇文章 公益獻聲 愛心珍珠串起前程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