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未曾有一事 不被無常吞

郭書宏 |2019.05.31
3311觀看次
字級

文/郭書宏(資深媒體人)

從事新聞工作每到歲末年終之際,總要回顧當年度離我們而去的國內外各界名人;今年,從二月辭世的時尚大師卡爾.拉格菲爾,到日前辭世的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一代水墨畫大師李奇茂、夸克之父蓋爾曼……等人,各界緬懷他們在世間留下影響卓越深遠的貢獻,同時也留給人們無限的惋惜與追思。

無論家喻戶曉的名人明星,或是位高權重的政治家,抑或只是平凡的市井小民,任何人都難逃生、老、病、死的輪迴,這就是人生必經的「無常」,無人可倖免;日夜輪轉、四季冷暖、花開花落、氣候變遷、天災人禍,乃至起心動念、呼吸之間,無常,就在我們生活的當下,分分秒秒在推移變化。

無常是人生的實相,從生理的「生、老、病、死」,到物理的「成、住、壞、空」,以及心理的「生、住、異、滅」,無常構築成人間的日常,而生活的日常亦時時處於無常,如同《佛說無常經》所示:「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面對無常,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嗎?還是視而不見,抑或不知不覺?

「平順安穩的日子,總是讓人容易忘記家人、伴侶、子女和雙親,不會永遠陪伴在自己身邊,總要到有人突然罹病或是遭逢變故,才會發現和對方共度人生,並非理所當然的事。」這是日本作家岸見一郎《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的一段文字,相信許多民眾隨著年齡增長,此番感受愈發明顯,也因此認清無常、學習面對與接受無常,格外重要。

近日聽聞媒體界友人分享,多年前生了一場大病,正因為走了一趟鬼門關,深刻體悟人生無常,除了把握光陰、積極修行,他也徹底改變過去偏差的飲食習慣與生活作息,對生命愈加珍惜、常行奉獻;因為無常,讓他一度面臨身體病痛,也因為無常,為他帶來當下的重生。

「無常,讓人珍惜擁有;無常,讓人珍惜因緣;無常,讓人珍惜關係。」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在《佛法真義》談及無常時,即明確指出無常蘊含著積極奮發的思想,我們在無常裡面,不要往壞的方面想,要學習正面思考、勇於改變現狀,讓自我不斷超越,不斷進步,所謂「壞的不去,好的不來」,無常也可以幫助我們變好。

生命無常,我們既然改變不了「變」的事實,重點在於面對每一個變異的當下,能不受外境影響,內心保持澄明與安穩,也就是用平常心面對、接受及處理無常,這就得仰賴踏實且深刻的修行,將禪的工夫運用在日常生活,才能在面對無常時,內心維持安定,減少貪、瞋、痴及恐懼。

明天與無常哪個先到?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是由不得人的,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終將一死,因此須時刻提醒自己「死亡可能隨時發生」的事實,正如〈普賢菩薩警眾偈〉所示:「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這是菩薩苦口婆心的告誡人們,世間無常、人生苦短,應珍惜極其短暫的人生過程,及時把握當下修行;唯有把握當下珍惜所有、廣結善緣、廣修善行,遵循通往菩薩道的方向,才不會空過這一期寶貴的生命,進而歡喜迎接來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