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數目幾乎與中國大陸不相上下,但人口僅占中國大陸的1/155。以色列資訊安全科技領先世界各國,舉凡滴灌法、USB隨身碟、長保存期限的蕃茄及膠囊內視鏡,都可說來自這個小國。
圖/美聯社
以色列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數目幾乎與中國大陸不相上下,但人口僅占中國大陸的1/155。以色列資訊安全科技領先世界各國,舉凡滴灌法、USB隨身碟、長保存期限的蕃茄及膠囊內視鏡,都可說來自這個小國。
圖/法新社
編譯/徐恆淑
以色列的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數目幾乎與中國大陸不相上下,但人口僅占中國大陸的1/155。以色列資訊安全科技領先世界各國,舉凡滴灌法、USB隨身碟、長保存期限的蕃茄及膠囊內視鏡,都可說來自這個小國。
換言之,以色列雖是小國,在全球科技及創新舞台上,卻可堪與強國並列。以色列成功的祕訣何在?
軍事訓練居功厥偉
提及以色列的科技生態體系,絕不可忽視軍方的角色。以色列青年不分男女必須服國民義務役,他們學習團隊合作,並有使命感。有些人被分發到諸如訊號情報之類的特種單位,習得基本技能有助於在日後服務於資安等民營事業。以色列科技成功的祕訣,軍方角色不可或缺。例證之一:發明膠囊攝影機的Gavriel Iddan,是以色列一家國防公司的工程師,就是在研究導向飛彈科技時得到靈感的。
冒險精神
冒險是新創文化的必要條件。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說,以色列對企業冒險抱持最積極的態度,也是全世界最肯花錢在研發上的國家,研發經費占GDP的4.3%。
以色列最活躍的創投者股權眾籌平台Our Crowd創辦人兼執行長麥維德說:「當你是個玩命找死的人,創業失敗的風險算什麼呢?把詛咒轉成祝福是我們悠久的傳統。」
廣納人才
在人才方面,以色列國小人口不多,但可向散居世界各地的廣大猶太族裔徵才。此外,他們也廣納以色列阿拉伯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及女性加入科技業行列。
出口文化利大於弊
以國科技生態體系有一點經常遭到批判─即其「出口文化」,他們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常將企業賣給更大的跨國公司,而非在國內一直發展成全球性的佼佼者。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教授沙書亞(Amnon Shashua)是Mobileye公司共同創辦人,Mobileye研發自駕系統,2017年以153億美元賣給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
考量科技業全球化的本質,以色列新創公司售與跨國公司並非全然是壞事,這些跨國公司買家常把研發實驗室設在以國,外資直接投資以色列並提供就業機會。
國家政策
為了協助科技生態系統,以色列成立「新創局」以推動研發。在外交部的公開外交活動中,科技是重要項目之一。
產學合作
學界是以色列科技生態系統最後一塊拼圖。希伯來大學的Yissum科技移轉公司,是由大學成立的營利機構,完全屬於大學,以便更靈活的運作,激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