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歐盟車輛碳排放新標準上路的時間只剩半年不到,還未準備妥當的汽車業者陷入恐慌。汽車業者趕在2020年前將數百輛電池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上市,以符合歐洲大陸車輛排放溫室氣體的新目標,避免可能高達340億歐元(390億美元)的罰款。圖/法新社
離歐盟車輛碳排放新標準上路的時間只剩半年不到,還未準備妥當的汽車業者陷入恐慌。汽車業者趕在2020年前將數百輛電池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上市,以符合歐洲大陸車輛排放溫室氣體的新目標,避免可能高達340億歐元(390億美元)的罰款。圖/法新社
編譯/徐恆淑
離歐盟車輛碳排放新標準上路的時間只剩半年不到,還未準備妥當的汽車業者陷入恐慌。汽車業者趕在2020年前將數百輛電池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上市,以符合歐洲大陸車輛排放溫室氣體的新目標,避免可能高達340億歐元(390億美元)的罰款。
分析家認為,許多車廠可能都無法達標。有人稱這是現今汽車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汽車業已經因為全球關稅戰、跨界供應鏈混亂及歐洲亞洲需求下滑而喘不過氣。
法國標緻雪鐵龍集團執行長塔沃斯(Carlos Tavares)說:「這危及汽車業界1300萬人的工作,可能造成一些歐洲社會的不安。」
明年開始,歐洲銷售的新客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過95克。汽車業者需在明年初到明年間之間達到這個目標。2025年還要再減15%,然後一路下降,到2030年將共減少37.5%。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在2009年收緊汽油相關規定,到2020年,以豐田Camry同等大小的轎車為標準,每加侖須跑41哩,然後逐步增加,到2025年每加侖52哩。每加侖57哩約莫等於歐洲2020年的目標二氧化碳95克。
中國大陸同樣在2017年提出相當複雜的政策,規定汽車排放量(換算後約)為1加侖47哩,還為電動車設計了一套積分制,要求車廠電動車銷售須達一定數量,才能取得規定的積分,以2020年的標準而言,電動車約為銷售量的12%。
雖然多數車廠都宣稱能夠達標,但專家說還差得遠。唯一成功的可能是豐田汽車。豐田因為及早採用油電混合車技術而獲益。
部分汽車業者指責歐盟目標過於遠大,但也有人批評汽車業者欠缺策略整備。不過導致歐洲汽車業失控的一個主因是2015年的柴油危機事件。
許多年來,歐洲汽車製造業,特別是德國車廠,寄望以柴油達到排放規定新目標,柴油雖然排放的二氧化碳較少,釋出的微小粒子卻危害人體健康。2015年福斯汽車爆出排廢測試造假後,柴油車銷售銳減,在歐洲新車銷售市占率從60%跌至32.2%。問題是大批消費者並未湧向零排放的電動車,反而是轉回汽油動力車(占歐洲第1季新車銷售量的59.3%)。
因是之故,歐盟自2017年來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逐步升高。如今汽車業者別無選擇,只能盡快推出大量電動車。
標緻表示,為了達到2020年的排放目標,新車須有7%是電動車;豪華車賓士母公司戴姆勒也說,將投入100億歐元以擴大電動車隊。
問題是:歐盟電動車的需求遠遠低於其生產計畫。因此業界正向歐洲各國政府施壓,希望政府協助提供誘因,鼓勵消費者購買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