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革命】一起彎腰吧!向土地致意 文/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作者群 |2019.05.05 語音朗讀 22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無思農莊的 活鹽麴與活味增,原料採用市集友善小農的真食材,可攜帶自家容器來購買喔!圖/悅知文化提供 《逛市集:全台農夫市集的綠色玩耍地圖》圖/悅知文化出版提供2017年彎腰生活節的彎腰土地音樂會。圖/悅知文化提供 文/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作者群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每個月第三個周日,就會化身成宛如嘉年華的菜市場。古樸的紅磚建築,襯著一頂頂白色帳篷,攤位上陳列著各式各樣友善無毒的蔬果,以及充滿手感的工藝織物與日用品。小小廣場上,琳瑯滿目的樸實商品,伴隨著一旁垂掛的醒目標語——非核家園、農地農用、人地共生——這一天的博物館前院,是屬於農夫與消費者的場子。 已經運作九個年頭的彎腰市集,雖然一個月只有一次,卻總能在一方之地將台灣各地的小農、關心農業的草根組織與NGO團體匯聚起來,一邊販售友善無毒的農產品,一邊倡議土地環境議題。每年更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彎腰生活節」,結合土地音樂會、食農教育論壇、手作坊與產地小旅行等活動,將彎腰市集的核心關懷擴大發聲。 市集取名為「彎腰」,是因為這是農人辛勤耕耘的形象,也是一種向前人學習、向土地學習的謙卑態度。許多來到這裡的攤友都說,自己曾是「農業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現在,他們都在務農的過程中,重拾與土地的緊密關係,感受到生命中的踏實與熱情。 農夫說故事 交個遠方的朋友 相較於其他市集,彎腰的內涵顯得更具議題性,但你若是停下腳步與攤友交流,會發現這些訴求,仍舊是回歸人與人之間的那分溫暖情誼。「其實彎腰就像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是懷著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情,不只是賣東西給你。」花田厝的攤友游麗花說。 在這裡,比起買賣,更重視價值的傳遞;而比價值更重要的,則是人的感受。因此一個月一次的市集,總讓消費者引頸期盼,來現場除了買菜,更常常與攤友們交流近況。不少第一次來的顧客,聽著這些務農故事入了迷,就此成為農夫市集的死忠粉絲。 除了農夫,彎腰市集還有不少倡議與販售生活工藝品的攤位。例如苑裡掀海風,原是從反對大型風力發電機不當設置的環境抗爭開始,抗爭結束後年輕人不願就此轉身離開,而開始推廣苑裡傳統的藺草編織並協助友善小農推銷農產品。綠兔子工作室則有小啄木與Miffy夫妻手工製作的各種自然民具工藝品。 你也許會好奇:如此倡議又如此溫柔的彎腰市集,是怎樣聚集在一起的?起初,一群關心台灣農業與環境的台大師生及一些民間團體,在台大蒲葵道上舉辦了第一屆的彎腰生活節,藉由各種不同類型的特色活動,包括:演講、音樂會與市集,進一步將相關議題開展出去。往後,生活節陸續得到台灣農村陣線、浩然基金會等不同單位的支持,歷經多次的變革與遷徙,逐漸演變成現在每月舉辦一次的常態市集,以及一年一次的彎腰生活節。 彎腰生活節在每年秋天舉行。活動當天,小小南門園區的廣場,聚集了農夫、農村工作者、作家、學者、律師、學生、藝術創作者……在昏黃燈光下,台下觀眾專注聆聽著客家、閩南與原住民歌手,獻上來自土地的真摯歌聲。更有系列的電影放映、講座與工作坊等豐富活動,讓城裡的人們也能透過不同的方式與管道,有機會與土地及農業重新產生連結。 (摘自《逛市集:全台農夫市集的綠色玩耍地圖》,悅知文化出版) 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作者群 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是一個長期關注土地、田園、市集、餐桌等議題的非營利組織。2012年在台北公館開辦了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2018年推出《綠色餐飲指南》線上媒體,藉由多角化的經營,持續於食農領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前一篇文章 【生財有道】從零用錢培養理財觀 下一篇文章 【提升自我】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03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4十方禪林40周年 教界高僧大德同賀2025.11.0305旅人心靈寶典《365日》 贈台中通豪大飯店 2025.11.0306一針一線60載 林全誠繡出神韻人生2025.11.0307【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2025.11.0308看見 電子 穿牆而過 2025.11.0309【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上)2025.11.0310【民俗資產】 山林守護者:阿里山受鎮宮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靈性探索】死後仍有生命嗎?【一起幸福】擺脫為了家人的錯覺【身心一體】律動是最佳靈修【扶他一把】失落對青少年的影響【輕鬆小品】職場日常【學習轉念】你是覺醒玩家 也是宇宙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