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大家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孟子的母親一再搬家,就是為了挑選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平穩的成長。好的學習環境能提供典範榜樣,大家相互影響、感染,會產生好的思考方式和習慣,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學習的環境可以說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
許多人認為好的學習環境一定要有好的物質經濟,家境愈好的人受到的教育愈好,愈容易成功,這種說法其實不對。我們看很多企業家小時候都很貧窮,經營之神王永慶小時候要幫忙家務,台灣首富郭台銘求學時期要到橡膠廠、藥廠打工,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六歲時父親失去工作,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童年在戰火中度過……我們常常看見富二代開超跑闖禍的新聞,物質的富有不長久,貧窮困苦的環境反而能打造挫折忍受力、吃苦耐勞的精神。
也有人認為學歷愈高,學習力會愈佳,這句話不全然正確。學歷只是文憑,有效期限只是幾年,社會整體資訊變化很快,沒有持續學習的人往往跟不上時代,職場上重視的是發展的潛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學習新的知識,只靠著文憑對社會毫無幫助,也無法營造好的學習環境。英雄不怕出身低,就是告訴我們終身學習的重要,知名音樂才子周杰倫只有淡江中學畢業,影星成龍沒有讀過大學,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只受過四年小學教育,美國知名軟體工程師比爾蓋茲大學沒有畢業,這些人依舊開創出光明的坦途,依靠的就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擁有好的學習環境。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出眾志成城的重要,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往往能激盪出創意的火花,好的學習環境不可欠缺團隊夥伴。阿里巴巴互聯網創辦人馬雲初期由十八位好友組成,大家東拼西湊成立基金五十萬元,團隊分工合作才建立強大的互聯網。大家熟悉的智慧型手機很多人以為是賈伯斯發明的,其實不然,是由蘋果公司許多軟體工程師共同設計的,有的專研觸控技術,有的研究面板功能,有的負責電池開發,近代很多偉大的產品不是因為某一位天才匠心獨運的構想才誕生,而在於團隊分工才能達成目標。
學習環境有來自外在的環境形塑和內在好的同儕互動,當然最重要的是本身要有強烈的企圖心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成功,不在你知道了多少,而在於你行動了幾分,知易行難,祝福每個創業或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優質的學習環境,努力開創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